浮力 评课稿
农安县骨干教师 赵红
周丹丹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物理课,教学目标明确,预设充分,线索清晰,层层推进,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浮力教学,在感性认识浮力的基础上,引入理性需求即浮力的测量,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围绕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以实验为依托,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环节设计都是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非常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始终在教师引领下“在探究状态下学习”,教师给学生留有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活动时间来消化难点内容,特别是浮力产生原因的兵乓球小实验与受力分析视频的引入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浮力的产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不是重点。涉及到液体压力、压强,固体压力压强、二力平衡、合力等知识,几乎囊括了本学期学生学习的所有重点内容,利用课件教师多次设疑,逐步展示分析过程,有水到渠成之感,高效省时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经历“探究的科学过程”,体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即培养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周丹丹老师的这节课,较好的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突出科学探究;重视从生活中引入问题,创设情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教育。纵观整堂课,具有如下优点: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首先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学习目标,这是明确目标。经过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堂小结,最后明确学习目标的达成。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浮力产生原因和影响浮力因素的问题上,以演示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眼看到现象,一来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二来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二.学习情境创设的质量。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如新课引入:由生活现象(皮球掉入树洞中)引出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课题“浮力”。
本节课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生活,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浮力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
无论是引入新课,还是新课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平常的生活问题引入新课,通过生活的物理现象,探究科学知识,反过来又用所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学效果。
三.教学问题的思辨价值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知识的理解,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周老师这节课以“教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实验、生活事例,创设学习情境,把教材中浮力的测量和浮力的影响因素等这种“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研究性素材”,把整个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显得自然和谐。
四.课堂特色:教师角色的转变
周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不再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地给予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测量、影响浮力的因素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五.几点建议
1.在板书设计上,周老师的板书设计简洁大方,重点突出,但最好是把浮力产生的原因也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这样重点知识就没有遗漏了。
2.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有学生提出在物体浸没之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有关,对于学生的这一实验结论,周老师的处理方式是指出,物体浸没之前,改变物体浸入的深度的同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改变了,所以引起浮力变化的原因不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而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我在遇到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时,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实验探究,使用长方体物块进行实验,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变,每次都让长方体的一半浸入液体,一次将长方体横放浸入液体,一次将长方体竖放浸入液体,改变物体物体浸入的深度的同时,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保持不变,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改变,说明浮力的大小没有随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