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018-11-23 19:55:06)
标签:

中秋节

研究性学习

案例

分类: 工作室课例精选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吴存涛
一、主题的提出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应该对它有所了解。在当地,还保留着比较浓厚的中秋节传统,选择中秋节作为这一次活动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中秋节刚刚过去,学生对中秋节还留有比较深的印象,也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中秋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当地人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2、熟悉中秋节的词语、歌曲、对联,增强学生对与中秋文化的兴趣。
3、了解月饼的相关知识,月饼的分类、品牌、价位、如何正确食用月饼、学会鉴别月饼是否新鲜合格、熟悉月饼的制作过程。
4、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和采访,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5、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再次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民族荣誉感。
三、活动方式
搜集资料、实地采访。
四、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教师对中秋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综合实践的具体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预设,学生在开题的环节都能够想到哪些问题,有哪些是有价值的,可以作为活动的研究子主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启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子主题,自己提前想好哪些内容可以补充完善,具体的活动应该如何实施,应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应该分几个阶段来完成。实践阶段,教师先考虑好学生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必要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
学生方面:学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为选择子主题作好准备。启动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确立活动计划,撰写活动方案。在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做好分工,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好调查报告和采访计划,提前借到摄像机、照相机等器材,为活动的实施打下基础。
五、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活动步骤:
1、确定子主题
教师采用歌曲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秋的兴趣。
活动第一环节,中秋佳节我喜欢。
提问学生中秋节哪些地方让你们喜欢,再次激发学生对中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及积极性。从而顺利把中秋节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来进行。
活动第二环节,中秋问题我来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给组长,小组讨论、选出三到四个感兴趣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把重复的问题擦去,把可以归到一类的问题,用相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来,再为这几个同一类的问题,起一个合适的题目,作为研究子主题。教师要作必要指导,促成有实践意义的主题出现。
最后,选出了五个有价值的子主题。分别是:中秋传说及由来,中秋歌曲及对联,中秋月饼文化,中秋的习俗研究,中秋的意义价值。
活动第三环节,中秋小组我最棒。
教师根据各小组所坐位置分配好这五个子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坐到相关位置,自由组成小组。
学生用十分钟时间,选出小组长,讨论小组名称及口号。
经过讨论,分别确立了中秋历史组,中秋文化组,中秋月饼组,中秋习俗组,中秋意义组这五个组名,每组都选出了组长,讨论出响亮的口号。
下课前,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原则以鼓励指导为主。
2、完成活动计划及方案
课下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活动计划、方案的撰写工作,并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正、完善。此过程中,学生为本组寻找一位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3、活动前准备
各小组按方案作准备活动,如去图书室、上网查找中秋节的相关知识,设计调查报告和采访内容,并在出校采访之前,制定一个采访调查计划,预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防范工作。
4、活动的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召开“中学生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研讨会、“中秋诗词知识大赛”、“中秋歌曲大赛”、“中秋月饼在当地的市场”调查活动……为本次活动的结题作好准备。
指导教师应当作好指导,保证不会出现意外状况,为活动的高效完成提出有效建议。
5、整理活动成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演示文稿,为最后的成果展示作好充分准备。
6、成果展示,教师作总结。
展示课分两个环节,展示及评奖,每个小组围绕本组子主题,首先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本组的活动过程,活动的结果也用演示文稿作了展示,同时,小组长作总结,指出了本组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外,中秋历史组表演了相声“中秋故事谁来说”、、中秋习俗组用三句半的形式展示了人们过中秋的情景,中秋意义小组用自己制作的电子贺卡表达了中秋的祝福……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作出点评,学生分别对各小组进行打分,教师结合各组学生的意见,授予各小组“创新奖”、“精英奖”、“拼搏奖”……等不同奖项。
六、课时建议:五至六周
每周一课时,开题一个课时,制定活动方案一个课时,准备活动二至三个课时,最后的展示总结一个课时,具体实施过程占用约五到六周时间,教师课上进行指导,学生在课下完成。
实施条件: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结题,学校准备了摄像机和录相机。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还不高,各小组都找到一位指导教师作指导,为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活动管理:
1、对学校财物使用作好登记,尤其是摄像机、照相机等贵重器材。
2、在学生出校采访调查时,先报请班主任的批准,并要有指导教师在场。
3、上网查找资料及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先联系相关管理员,并有指导教师监督,避免出现财物损失及设备损坏的情况。
八、活动成果: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各小组都有不同的成果展现。
中秋历史组,制作了精美的中秋历史演示文稿,组织本班同学完成了中秋神话改编活动,小组成员还表演了“中秋故事谁来说”,通过相声的形式,展示了中秋神话传说的内容。
中秋文化组,把中秋的歌曲和对联,制成了演示文稿。利用午自习和晚自习,在班里主持了“中秋歌曲大赛”,“中秋诗词大比拼”等多项活动,并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中秋对联的制作。
中秋月饼组用演示文稿展示了月饼的常见品牌、分类、月饼的吃法,如何鉴别月饼质量的好坏。同时采访了当地多家商店老板,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本地最受欢迎的月饼的品牌、价位、种类。
中秋习俗组,通过演示文稿展示了中国历代过中秋的习俗及如今中国各地过中秋的习俗,学生亲自采访当地老人,对当地几十年来中秋习俗的变化也作了展示。同时,小组成员所表演的“中秋习俗三句半”,用三句半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各地的中秋习俗。
中秋意义组,学生用演示文稿展示了中秋对于中国人的独特意义,对近几年来中秋晚会的主题,也作了展示,使学生对中秋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组成员还请教微机老师,制成了电子版的中秋节祝福贺卡。
九、注意事项:
在本次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研究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由于我所任教的学生以前没有上过综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还不高,因此实施的原则主要以调动学生努力去做,锻炼学生能力为主。不过,如果是有一定基础,或者是八年级的学生,则还要在科学性及实践性上多作要求。
第二,学生外出采访的安全问题要注意,在活动之前,教师给学生上一次安全教育课,还应要求指导教师同行,既保证了安全,也可以及时作出指导。
另外,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必全程参与,但一些必要的指导还是不可少的,比如教育学生文明上网,查询图书一定要爱护图书,及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要正确使用摄像机、照相机等。
十、活动评价:
活动效果的评价,主要由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及学生小组互评组成。
展示成果时,各组学生向老师及班中其它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安排、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然后本组组长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之后,其它小组进行打分、评价,并说出理由。
最后,教师对根据各小组活动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比如“中秋月饼组”制作的演示文稿不够细致,内容查找不到位,而“中秋习俗组”在采访当地的中秋习俗时也有些紧张,不够自然,这些都可以通过今后的努力来得到改进。
十一、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活动还算比较成功,学生对中秋节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更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收集、组织、整理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了不小的增强。
但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活动开展的比较晚,等到结束时,中秋节早已经过去了,而有些活动进行的也偏于肤浅、不够深入,有些子主题内涵挖掘不够,一些小组研究内容太多,有的小组则偏少,以致各小组劳动量不均……
无论如何,这次活动已经过去,但我一定认真要吸取这次活动的成功经验,改正不足,为以后综合实践更好的开展打下基础。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一定会越办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