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郑州心理咨询师日记-18: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2022-04-08 13:06:26)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庭教育
[转载]郑州心理咨询师日记-18: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郑州心理咨询师日记-18: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如果让我给那些正因为孩子叛逆、厌学、沉迷手机、早恋等问题而烦恼,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家长推荐一本书,我愿意推荐这本《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这本书的作者是河合隼雄先生,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箱庭疗法之父,日本心理治疗领域无可争议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河合隼雄一生著作多达300余种,内容涉及学术专著、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理治疗方法、学校教育河家庭教育、心灵成长等。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写于1999年,河合隼雄围绕“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话题,就父母的角色定位、亲子关系、孩子成长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其中渗透着作者深厚的专业经验和人生智慧。

这本书虽然写于20多年前,但作者的很多见解对于当前那些正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而苦恼的父母,仍有着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这里,郑州心理咨询师欧阳整理出《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分享。

[转载]郑州心理咨询师日记-18: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郑州心理咨询师日记-18: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1、不要“用爱扼杀了欢乐”
大人们认为自己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拼了命地做了很多事,结果却把大人和孩子的欢乐全都扼杀了。

2、父亲不能“溜号”
家庭教育既需要“母性原理”,也需要“父性原理”。母性原理的基本含义是“接纳”、“保护”,父性原理的基本含义是“切断”、“区别”。如果父亲“溜号”,母亲就可能变得父性化,家中的母性——接纳、保护就消失了,孩子就会不堪其苦。

3、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储蓄”良好的人际关系
影响青春期是否顺利度过的关键是过去的人际关系,如果等到了青春期才开始发力就晚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青春期之前的人际关系的储蓄。

4、没有逆反就没有成长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孩子正是在反抗父母、否定父母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大人的……归根结底,他们只是要做些跟父母的时代不一样的事而已。虽说每个时代孩子反抗的方式不一样,但每个时代都有反抗。

5、在“蛹”的时期,不去惊动孩子
青春期是孩子成为成年人之前非常严峻的一个时期,用比喻来讲,就是“蛹”的时期。毛毛虫在蛹里面经历身体的痛苦变化,最终羽化成蝶。在这段时间里不去惊动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6、不能只是互相吵嚷,需要的是“真正的对决”
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不擦出些对决的火花的话,情况就不会改变……普通的吵嚷中,看上去火花四溅,但其实问题不大,因为只是单方面地把自己想说的哇啦哇啦地发泄一通,根本谁都没认真去听对方说了什么。而所谓对决,是必须听到对方讲的话,也就是说,真正的对决中也包含着跟自己的对决。

7、父母要成为一道“墙”,让孩子明白界限
在事态变得无法控制之前就制止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要成为一道“墙”。所谓墙,其实就是“绝对不能再往前走了”的意思,即到此为止,不能再继续了……只有撞到墙上,孩子才能明白界限,然后在这种经验中逐渐长大成人。墙需要有就算被孩子撞到也丝毫不动摇的强度,否则对于撞上来的孩子来说就太可怕了,因为摇摇晃晃的墙会让孩子感到很不安。                                                                                                                                                                  
8、理解孩子的“深刻苦恼”
现在,找工作、结婚、把孩子送进大学……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比过去容易得多,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烦恼了。解决了令过去的人烦恼的这些问题后,人们的烦恼反而变得更加深刻了,现在的孩子们都开始直面“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命题了。

因为思考的问题太过深奥,所以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在烦恼些什么,总之只知道那些别人为之高兴的事都很无聊,这样一来,人就会变得没有精神,对什么事物都消极对待,整日无精打采的。

对于那些根源性的问题,我们不可能轻易就得知答案,也不可能在青春期烦恼过一次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然而,在烦恼的过程中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先要活着。也就是说把根源性的问题放在心里,带着问题去生活。

9、与强劲的纽带相比,厚实的羁绊更好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起强劲的纽带,深厚的纽带更重要。这里所说的“深厚纽带”,是指让纽带变得很长,长到能够一直联结到极其深远的内心的理想状态。因为,如果联结短而直接,就很容易变成父母对孩子的命令关系。这样一来,父母倒是省了事,但被父母依赖的孩子就会疲惫不堪,禁不住想要逃离了。

10、真正的幸福,是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孩子的幸福,是由他们自己去创造和构筑的。有些父母并不以孩子的幸福为中心,认为只有把孩子放在他们以为的幸福的状态里才能安心,但这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真正的幸福,是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郑州最有权威青少年心理咨询 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郑州心理咨询师 郑州正规心理咨询室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