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林则徐如何严办豆腐渣工程

(2022-03-18 09:52:23)
标签:

转载

分类: 情感
原文地址:林则徐如何严办豆腐渣工程作者:

[转载]林则徐如何严办豆腐渣工程
林则徐在开封指挥抗洪抢险的雕像 (图源网络)


 

林则徐如何严办豆腐渣工程


 

       提起林则徐,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他领导的那场可歌可泣的禁烟抗英斗争。其实,林则徐还是清朝一位著名的治河实干家。尤其他在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河南治河时严办豆腐渣工程的事迹,至今发人深思。

       清代乾隆朝以后,黄河形势日趋恶化。嘉庆朝25年中,几乎年年河决。道光朝初年河防破坏比以往都严重、河防费用也比以往都糜费。同时,黄河灾害多,堵口工程多,用费浩繁,又成为“河工舞弊之渊薮”。当时,黄河治河工程的营私舞弊、以权谋私、贪污肥己现象遍及河务上下,相习成风。谎报险情、谎报工程、谎报用料是惯用手法,整个治河工程弥漫腐败之风。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十一月,林则徐由江宁布政使擢升东河河道总督,管辖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的修防事。这次道光皇帝委以林则徐治河重任,并非随意拍脑袋抓差的。七年以前,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洪泽湖高家堰十三堡溃决,十余州县受灾,影响南北漕运,当时经两江总督推荐,特旨起复在家居丧守制的林则徐前往督修河工。林则徐不辱使命,几经努力,河工顺利竣工。所以,道光帝再次重用林则徐前往治河,而林则徐也深知此次进任东河总督责任重大,不敢懈怠。按清朝故例,林则徐升任河道总督要先进京请训。道光皇帝对其谆谆面谕:“黄河工程险恶,数百万性命财产赖以保障;历任河督玩忽要工,堤崩口决时有所闻,民众损失浩大,国库耗银巨多。朕素知卿办事慎密干练,特擢此要缺。到任后,务须切实清积除弊,严办河务。上替朕解忧,下为民造福。万不可负朕重托。”林则徐叩谢圣恩,即赴东河上任。

       林则徐充分理解皇帝的一番苦心,他深知河工之艰巨,也深知河工之弊端:以往治河官员多为贪污河工款项,中饱私囊,而置沿河百姓之安危不顾,虽然朝廷屡屡拨款,但收效甚微。为及早掌握第一手情况,他奏请朝廷批准其上任途中“取道闸河,先行顺途勘查”,担心“若俟到任后再行往勘,恐致迟误”。林则徐轻车简从,顶风冒雪顺河而上,遇到河工便查勘检查,对水利设施如水尺等都亲自检验,甚至对清淤工程所挑挖清淤宽深尺寸都逐段丈量。他对工程质量标准严格认真,一丝不苟。查验中发现工程问题,就当机立断责令该汛主簿停职检查,立即返工,务使工程标准一致。

       为铲除往日之弊端,林则徐下达命令后又亲赴运河各工段查验,以防属吏偷工减料。他不顾天气寒冷,走遍所属各厅汛,前后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查验过程中,林则徐细心体察,咨访研求河工形势和工程质量,对于办理工程不力的属吏严行纪律。通过实际考察和了解情况,他把整条河流的形势绘制成图粘贴在墙壁上,哪里平缓,哪里危险,一看就知道,这就使得治河的官吏不能敷衍搪塞。一次,他到某汛,发现该汛主簿徐恂督工不认真,河床挖得东深西浅,遂将徐恂摘去顶戴,责令重新督工展宽,并视改正情况决定去留。在水利工地上,林则徐经常坐一条小船,在河流中测量水情深浅,与修河民工同劳苦,连下雨天也坚持查工,穿便服徒步于泥泞中,修堤的老百姓竟看不出他是一位高官。



[转载]林则徐如何严办豆腐渣工程
林则徐治水图



       林则徐冒着严寒到河南东部查验黄河治河工程。根据长期以来治河的经验教训,他重点查验了黄河两岸河防各厅的料垛。料垛是用高粱秆子、杨柳枝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垛子,是修防堵口的第一要件。然而在以往,这第一要件竟成河工的第一弊端,很多官吏贪污即从此下手。他们想出很多花样,或将秸料架井虚空,用朽黑腐烂的秸料充塞;或以新盖旧,表面用些新料,名曰“盖帽”;或索性减垛。林则徐深知料垛之积弊,决心一反历任河督之所为,细心拆验。于是,他一边催办土方工程、督查春修工程质量,一边特别注意查验料垛,查治贪污之风。

       林则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徒步走遍所属十五厅的七千多个料垛,“逐一穿行,量其高度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垛不拆”。他率领随员,每天在防汛料垛中间穿行,严查料垛的数量和质量,实地测量料垛的高宽尺寸,检查料垛是新是旧、是虚是实。发现料垛堆放松散、便从中能抽出料草,查验料垛中料物数量。只要发现有可疑的现象,立即就拆开料垛查验。每一料垛按规定数查验束数,每一束按规定数称量斤数。林则徐指示手下不能漏掉一垛不检查,使得那些在料物上做了手脚的官吏的贪污行径暴露无遗。

       一次,林则徐查视到兰仪厅(今属河南省兰考县)蔡家楼处的料垛,发现垛底有潮湿的秸料,经了解是上年冬雨雪天气里买的来不及晾晒的。虽然眼下没有发霉变烂,但这部分秸料晾干后重量肯定不够。这部分防汛料物是兰仪厅同知于卿保办理的,本应革职查办,林则徐根据分析,认定于卿保所办湿料有客观原因,并非存心短斤缺数。林则徐欲责令于卿保将料物翻晒补足,又恐于卿保在任,可能会出现虚假掩饰情况。于是请旨将兰仪厅同知于卿保撤任,暂不革去顶戴,又责令接替官员逐垛拆开晾晒,秸料晾干后所有的损耗,由于卿保赔补。

       林则徐责成接任的邹鸣鹤逐垛拆晾,并让其上级官员前来督查。蔡家楼存料有23垛,逐一查看后,有12垛垛底潮湿。于是,立即雇夫在堤上晾晒,干了才准许堆放起来。经过晾晒称量计数折耗近十分之一,于卿保照数赔偿不敢短少。林则徐此举深得民心,也使犯错或贪占的官员口服心服。林则徐每到一处查验料垛,都有众多兵夫及居民围观,人们对他一丝不苟,认真行事的态度交口称赞。

       林则徐以自己的实干精神扭转了河员欺上瞒下的坏风气,得到了道光帝的高度赞扬:“向来河臣查验料垛,从未有精核如此者。”并由此感慨:“动则如此勤劳,弊自绝矣。做官皆当如是,河工尤当如是。吁!若是者鲜矣。”读至此处,也不由得对林则徐这样的官员由衷敬仰,无限怀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