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hanshui888
shanshui88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163
  • 关注人气:2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甲骨文与楷书对照表

(2019-01-26 06:39:46)
标签:

转载

分类: 知识积累
原文地址:甲骨文与楷书对照表作者: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比照古今文字,非常有趣,甲骨图象可以传达一些被现代文字忽略的信息,让我们从熟悉的现在去探究神秘的远古生活和思想。老祖宗们用一个抽象符号传达一个意思,一定是抽取当时认为最典型的形象特征。这里面有些我们一眼就认同的,比如:“水”、“包”、“牛”、“麦”、“鱼”、“祝”、“车”、“齐”等字;更多未必能够如此一目了然,猜测吧,没有谜底才有趣啊!
 
看字象,“毋”,就是捆住双手;“盛”,就是向桶里装水;“韦”,就是穿绳成串;“顾”,就是人回头看;“卫”,就是在大道上守卫;活过下世、反转为人者“寿”;脱胎换骨、借尸还魂为“召”;“柏”,强调松子;“粟”,强调玉米苞;“宗”,表现祭司牌位;“彭”,就是击鼓三通;“秋”,由蚂蚱代表;“康”,以田中禾苗有水滋润代表;“变”,以花开更迭代表;“周”国曾经非常有条理而森严,孔子推崇的所谓“周礼”,就是讲规矩; “吴”人喜欢跳舞,“姜”姓人多出妖姬;这个妖姬在房子里除去头饰安坐,就是“安”,跑到山上大叫,就是“岳”;姓“沈”的洗桑拿,姓“霍”的晒咸鱼。“家”是房屋里养猪;“宗”是房屋里的牌位;“宣”是在房屋里吹风;“宿”是房屋里的人在床上;以此类推,“宋”,是房屋里养草,喔!看来最先温室养花的祖宗是“宋”人啊!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甲骨文与今文对照
 
 

在没有文字之前,其实是先有语言的,人类在有了语言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才有了文字。直到现在,许多种族都还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相对于口语而言,文字是人类在文明相当进化以后才有的一种传讯符号,它把语言中的“音”转化为具有形象与意义的符号;然后由单“字”的声音与意义,进而为“词”,再进而“句”,将声音与图案文字联结在一起,于是可以清楚地传递讯息,进而表达意见、记录事件、抒发感情。“文字”将“语言”符号化,突破时空的限制,传之久远,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

 

中国文字的结构就是指中国文字的组成方式,也称“造字法”。中国文字的造字法并不是古人预先设定的造字法则,而是后人根据中国文字的组成情况分析出来的。中国文字结构理论中最著名的是许慎“六书说”,它是汉代人许慎根据汉代所见的文字数据,对中国文字构成规律的概括和归纳。“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文字构造的基本法则,其中“象形、指事”为创造文字的基本方法、“会意、形声”则为进一步的合体文字;后两项“转注、假借”则为文字构造的补助法则,未造新字,是根据前四种方法造字成功后,才形成繁衍或借用的方法。此所谓“四体二用”。

 

(一)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序》:“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依照所要表现的物象,画成图形,并随着物体的形貌,用回转曲折的笔画构成文字。其它如“户”、“牛”、“羊”、“人”、“木”、“石”等。

 

(二)指事

许慎《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丄、丅是也”。是用古代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初看可以认识大体,再仔细观察就能明白它的意义。其它如“本”、“末”、“刃”等。

 

(三)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是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而形成一个新的字义的造字法。其它如吠”、鸣”、“男”、“从”、“步”、“陟”等。

  

(四)形声

许慎《说文解字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按照事物的类别造字,又取读音相似的字助其完成。简单的说,形声字就是由“义符”与“音符”(声符)两部分结合而成。其它如“晴”、“清”、“倩”等。

 

(五)转注

许慎《说文解字序》:“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慎《说文解字》收录九千多字,分为五百四十部,每部以一字标目,即所谓“部首”。“建类一首”指形在同类。如“老”是五百四十部首之一,“考”字隶属老部。甲骨文中只有“考”字,凡男性老者都称为考;到了周代,金文中称自己的父亲为“考”,而称一般男性老者为“老”,可见“老”是由“考”字分化出来的。

 

(六)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序》:“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里有些词有音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借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它的意义。“令”的本意是发号施令,引申的为县令的令;“长”本意是生长,引申为长上的长,又引申为一县之长的长。此为字义的引申,而不是假借。转注与假借同是造字的补助法则, 转注是一义多字的增字法;假借是一字多义的增义法。

 

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是我们所能见到中国的早期文字。笔划纤细有力,字形图画很美,已具六书之要义。秦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籀文(即大篆)和小篆;秦以后的文字属今文字的范畴,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真是:

 

乍看陌路人,一席笑同根,辗转杯交错,沧桑忘古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