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乡麻烫

(2018-04-13 19:33:35)
标签:

原创故事

文化

美食

分类: 太阳味

西乡麻烫,是俗名,类似城里炸的油条和炸饼。在那个年代,不是天天都能吃上,只有在过麦的时候才有卖,也才舍得吃。

那个时候,西乡的生活非常艰难,拖拉车、电三轮都还没有普及,庄稼活都要靠壮劳力,条件好一点的有头牲口,可以顶一个劳力。就这样农忙的时候,连女人、孩子还得齐上阵。

一到过麦的日子,天还好下雨刮风,求个好收成非常不容易,庄稼汉儿们还要和老天爷争分夺秒,没日没夜的割麦子、拉麦子、打场、扬场、晒麦子。一个麦天下来,庄稼汉儿们都是满手的老茧,黑红的脸膛和膀子,浑身都是汗和泥,散发着又潮又湿的过麦味道。天快擦黑的时候,庄稼汉儿们前前后后地拉着排子车或牵着牲口走到街心,都会远远听到那个熟悉的“炸麻烫”吆喝声,问到阵阵香气,让本来就已经饿了的肚子咕噜咕噜响了起来。

爹,娘,买点麻烫呗,买点呗…

男人在前面拉车,女人和孩子在后面推车,都没有吭声。

买点嘛,爹,娘,都走不动了。

这孩子从村口听见吆喝一直央求到街心摊边了,眼看就要过去了。

老宋,给孩子买点吧,给你少算点。

前面拉车的男人停下了脚步,扭头向车后喊了一句。

把车上的半袋麦子抓出来点儿,换二斤,回家也别做饭了,吃点麻烫,烧点水喝吧。

嗯。

推车的女人麻利地从车下拽下半袋麦子,放在麻烫摊边的风箱上。

你给俺要点,二斤就行,别忘了给炸个带红糖的,孩子好吃。

知道,你们先歇会,这就好。

男人把车拉到一边,坐在一块屁股大的石头上,抽起了旱烟。女人摘下白头巾,顺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拽了拽水洗一样的布衫。孩子一直站在油锅前,眼珠子直勾勾地,一会儿盯着里面翻滚的麻烫,一会儿看着炸麻烫的两口子一个在案板上又是拍,又是抻,一个用长长的竹筷从油锅里夹起麻烫,一根一根地轻轻放在油筛子里滴答油,馋的直吧嗒嘴。

别看了,小家伙,小心别溅身上油,烫着喽。

给你一个半根的,先吃着解解馋。炸麻烫的说着就从油筛子里掐了半根递给了孩子。

看这孩子,让吃就吃,没规矩。男人吐了一个烟圈,白了孩子一眼。

孩子一溜烟儿躲到了女人的后面,边吃边抹嘴,还直做鬼脸。

这个是带红糖的,用尼龙草分着绑好了,提留着吧,回去趁热好吃。

爹,娘,我拿。

看把孩子馋的。

拿吧,拿吧,别掉地上了呀,到时候可打你。

放心吧,娘。

……

满载着麦子的排子车吱吱扭扭向前走了,“炸麻烫”的吆喝声又在后面响了起来。

爹,娘,我也要吃。

吃什么呀,下次吧。

下次,下次,都好几个下次了。

眼看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排子车经过街心,停下来买的却没有几个,多的却是孩子们眼里的失望。

一晃孩子长大了,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城市,还是那样的痴迷麻烫,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尝尝那里的“麻烫”,可总觉得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孩子过年回到家,就忍不住问了娘,娘告诉他,城市里的是油条,油条哪里都可以买到,可麻烫只有咱们乡下过麦时才有,是对咱们起早贪黑的犒劳。这麻烫在那年头,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吃到的,就好像不能家家户户吃白面馒头一样啊。

孩子似乎明白了,陷入了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