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寻找闽南话本字之“睛”
~~登徒子
通俗的说,文字用以记录语言,中原几千年的族群纷争,王`朝`兴替及人口交融导致语言的不断演变,而文字则不灭且一脉相传,语言文字演变不同步,导致今天的古老方言用词难以配对其本字。今天的龙岩话保留了大量上古词汇,在《诗经》《尔雅》中多有印证,但今天仍有众多古老的龙岩话字词未能考究出其本字。吾人之先祖自北而来,在南闽大山中鲜与外界沟通,故龙岩话保留大量上古汉语成分,因此龙岩话本字的探索,对于古汉语的研究音韵及字义,乃至于甲骨文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独特作用不可替代。
由于南闽自古远离政治中心,龙岩话原本属于古汉语的语法及用字,亦从未有文字记录,而白话文的兴起,普通话的普及,更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于龙岩方言本字的认识。
前面说了,龙岩话与汉语普通话、日语、韩语、越南语、粤语一样,各自有其对应汉字的一套系统。下面要谈的一组龙岩话词汇则与眼睛有关。(为便于阅读,文中均以拼音标音而不用国际音标)
一、青惊(音qia jin)
青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动物警惕性高,反应很灵敏,比如“溪里的波仔倍青惊,人一来即花浑走去”(波鱼即指白条,音ba,读若‘爸a’),此句意思即“河里的白条鱼警惕性高,反应很敏捷,不待人靠近,它们就全跑掉了”。第二层含义则是第一层含义的引申义,指动物(多指人)性格着急鲁莽或行事仓促、毛毛躁躁、不稳重等,如“伊人倍青惊,行平路都经常踢脚趾”,此句意思即“他这个人性格急,走平路都经常踢到脚趾”;又如“做事勿敢青惊,要一步一步来”,此句意思为“做事情不敢毛毛躁躁、糊里糊涂,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二、青暝(音qia mie)
即瞎子。
三、请nie(东方片音qia nie,西方片音qia nia,“nie”之本字待考)
“请nie”的意思是“清醒、警觉”。比如,“汝己家伫外地,凡事要加请nie点儿”,此句意思为“你自己在外地,凡事都要留心警觉一点”。
“青惊”“青盲”“请nie”这一组词汇都与眼睛有关。龙岩话眼睛有两种说法,一种叫作“目”,一种叫“睛”,“目”字为今天常用,而“睛”则为今人所遗忘。
清人段玉裁根据谐声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著名论断,意思是说,声符相同的字必然属于同一韵部。这一论断对于方言本字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龙岩话“青”字部首字有两种发音,一种为“jia”,如天晴的“睛”、小孩子哭泣终止的“静”、精肉(瘦肉)的“精”。另一种发音则为“qia”,如颜色的“青”、请客的“请”、眼睛的
“睛”(《集韵》《韵会》标注“睛”的发音为“此静切,从音请”。即“睛”与“请”古音相同)。
回来分析“青惊”“青盲”“请nia”这一组字。
其一,青惊(音qia jin),其实就是“睛睁”,以眼睛睁大,形容动物的警觉性高,又由动物警觉性高,动作迅速的样子,引申出“性格仓促、毛躁”之含义。
其二,青暝(音qia mia),即“睛盲”,指瞎子。
其三,请nie(东方片音qia nie,西方片音qia nia),即“睛nie”。“nie”之本字待考,“nie”的意思是“一闪一闪”的样子,比如“天星一nie一nie”(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因此,“睛nie”的本义是眼睛一眨一眨,表示有精神,又引申指“清醒、警觉”。
睛的龙岩话古音(白读音)“qia”(与“青”龙岩话音同)。此字古音一经破解,众多莫名其妙的龙岩话词迎刃而解。 又如“青角”一词。龙岩话 “青角”,形容恶狠狠的一种神态。“青角”即“睛角”(音“青角qia gak”)谓目珠子居于眼角作恶狠狠状,即所谓的“目露凶光”。
顺便提一下, 闽南方言“眼睛”发音为“ma
jiu”,
当前整个闽南方言学界均写作“目睭”。这个字词我不太赞同, 因为“睭”这个字于龙岩话而言,仅得其声而失其义,其词性及义项并不符合要求。按《字汇补》:睭,知丑切,音帚,深也。也就是说,“睭”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它是的意思是“深的样子”,如《淮南子·兵略訓》:“深哉睭睭。”眼睛的龙岩话本字其实很简单,就是“目珠”,因“目珠”亦常称为“目珠子”,由于“珠子”二字连读很拗口,因此造成了“珠”字的音变,如此而已。《玉篇》对于“睛”的解释即“目珠子也”。
研究龙岩方言要要特别注意的是,龙岩话字词保留的大量的上古音义。按罗常培的研究结果,周代、汉魏的字音与《广韵》不一样,南北朝发音与隋唐以降又不一样,因此《广韵》等韵书仅可作为研究龙岩话古音的参考之用而不能作为依据。韵书上记载的字词发音确实与龙岩话古音(白读音)多有不同,倒是与客家话发音显得更接近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