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王氏祠堂记
(2018-09-14 13:46:45)
一言。箴曰:勿妄言,言必法;二笔。箴曰:勿妄书,书必正;三坐。勿妄坐,坐必端。
一政。戒曰:敬谨和缓,古人是则;二食。戒曰:咬茹菜根,菜根有味;三服。戒曰:絺綌无斁,洁则维好[5]。
(注:以下当为《龙岩王氏祠堂记》的补记)
洪熙元年五月初(此处遗漏11字)怿捐捧貲命工协力总成其事,邑庠生张冲(此处遗漏1字)督工程。提点郑渊定,友人林守隐、王子成各助松杉梁柱若干。题于此,俾后子孙庶不忘其高谊也。是岁六月初一落成,是日九世孙王源识同弟原成建立七世登仕郎仁六巡检府君授命符:
“敕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昔君天下者,设官分职,以成治功,虽秩有大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无不赏罚焉,专符为信,情意交孚,所以授符,诚之至也,朕仿古制,授尔以官,给尔以符,往尽尔心,恪勤乃事,给由来观,朕将合焉,以考尔绩,其敬之哉。宇字八百三十号半宝勘合。王仲玉授广东琼州临高县博铺巡检司巡检。洪武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注释:
[1]圿:即太原王氏第五十五代王圿,王圿迁居莆田
淳清:即王圿之子淳清公,太原王氏第五十六代,为龙岩王氏可泰户一世祖。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
龙岩之安仁乡:今漳平市新桥镇安仁村。
[2]资政大夫: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宋景德二年(1005)置大学士,以授罢职宰相,偶授其他大臣,通称资政。金始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
兴化府:即今福建省莆田市。
[3]升青州府通判致仕:提拔为青州府(今属潍坊市)通判,并在通判这个职位上退休。
通判:州郡官的副职。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清各州另有州判,分掌粮务、水利、防海、管河等事。
致仕:即退休。
[4]指七:不知何意,疑原文有误。
缙钧(龙岩王氏可泰户六世祖):王熊之子,王源之曾祖父。
元丙申年:公元1296年
平砦:今之社兴东新一代
[5]絺綌无斁,洁则维好。
絺綌(ch
xì
斁(yì):厌倦;懈怠;厌弃。
引自《诗经·葛覃》:为絺为绤,服之无斁。絺綌无斁,洁则维好:意思是衣服不要追求华美,也不管什么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
[6]海南博铺巡检:博铺,在今临高县北。宋于关隘要地及荒远地区置巡检官,各地接连之处置都巡检加以总管,皆以武臣担任,属州县管辖。掌训练甲兵,巡逻地方,维持治官,镇压反叛。海南及归、峡、荆门等地置水陆都巡检使或三州都巡检使。辽北面边防官有巡检、同巡检,南面边防官有巡检使。金于中都及各州分置都巡检使、都巡检、散巡检等。元、明、清皆沿置巡检官。博铺巡检掌博铺港口土军、禁军招填教习之政令,以巡防扞御盗贼,品级较低。
缙钧公有六子,王仲玉为其最小的儿子。这里说王仲玉将家迁到了虎岭山。
[7]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永乐甲申:公元1404年,时年王源29岁。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九异之政:优异的政绩
右春坊司直郎,侍讲贤王:魏晋以来称太子宫为春坊。“春坊”为太子宫所属官署名,明、清隶詹事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分春坊为左右,置大学士一员,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皆审慎而监省之;又有座庶子、谕德各一员,中允、赞善、司直郎各二员。左、右春坊司直郎君为从六品官职。
纪善:明代亲王属官名,掌讲授之职。
[8]紵絲(纻丝):即缎子
表里、锭、羫、瓮、斛:皆为量词。
源自迁居虎岭,及今又历六世:以此判断四世祖王晟似已居于虎岭,后又迁出,至王源祖父王仲玉又从上井迁回虎岭。
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
惕然:忧伤的样子。
敢澂一言以记之:“澂”,疑为“徵”之误。“徵”即“征”,索求之意。
[9]礼废: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废:废除;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
侑食:劝食,侍奉尊长进食。
惓惓(quán quán):指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俾:使。如,俾便考察。
裸献之礼:天子或诸侯主持的祭祀,先有裸献之礼,再有迎牲之礼。士大夫主持的祭祀则没有裸献之礼,只有自荐熟始,以馈食为礼。
伸频繁之敬、知水木之义:“频繁”二字或有误,应为“蘋蘩”,即“苹蘩”,指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水木之义,喻指不忘身生之源。
[10]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
曾棨:(1372—1432)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县人永乐二年(1404)
注释二:
怿(yì):欢喜
提点:官名。 宋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近侍局置提点。 明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废。
是日九世孙王源识同弟原成:“源识”或应为“源止”。
勘合: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明代用于边戌调遣,有调军勘合和军籍勘合;清代官吏使奉差出京沿途用驿站马匹,须查驵邮符,亦称勘合。文官府文簿,编立字号,由上官用关防盖半印,称勘合文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