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人本主义
(2024-03-08 15:08:15)人文精神(人本主义)就是要把人放在中心的地位、根本的地位,确认人是宇宙间的最高价值。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的内涵。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亦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精神传统,尤其在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可发见其开端。[1]
折叠编辑本段内涵
折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
顾名思义,人文精神(人本主义)就是要把人放在中心的地位、根本的地位,确认人是宇宙间的最高价值。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的内涵。
尊重人的价值,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是要尊重人之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却很容易被我们忘记。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为获取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而奋斗,久而久之,往往把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了,甚至当成了人生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尽了全部精力,这是一种根本的迷误。
人生的基本幸福在于满足生命本身的需要,包括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等等,也包括爱情、亲情、家庭等自然情感的满足。这些需要由大自然规定,平凡而永恒,却组成了人类生活的核心。从社会来说,国家的治理要以保护人民的生命权利和争取幸福的权利为基本准则,创造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美好环境。
折叠求真向善,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不但是生命存在,而且是精神性存在,尊重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价值,简言之,
尊重精神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的第二层涵义。
中西哲学有同有异,但在尊重精神价值上是一致的。作为精神性存在,人是有精神品质的。
最主要的精神品质,一是理性,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道德,就是辨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上天给我们的两样最宝贵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求真,让自己的灵魂向善,我们才是不辜负了上天的赐予。
折叠和而不同,尊重个性的价值
每个人不但是一个生命存在,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不但是一个精神性存在,而且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
人文精神还有第三层涵义,就是尊重个性的价值。
尊重个性的价值,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个人,你要意识到,你是一个独特的自我。这个自我是独一无二的,世上只有一个你。这个自我又是不可重复的,你只有一个人生。因此,对你的人生负责,是你的根本责任。[1]
折叠编辑本段中西方著名人物思想
从西方来说,古希腊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人的灵魂生活,把照料好灵魂看作人生在世的最重要使命。按照他们的论述,灵魂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理性,即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个是道德,即遵循正义原则行为的能力。这两个东西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重视理性和道德,这个传统在近代哲学中得到了传承,以康德为例来说明。康德写有《什么是启蒙》一文,他指出:人皆有理性,可是,人们总是处于受监护状态;所谓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指导便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性的状态;启蒙就是人从他的这个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
关于道德,他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之为人的尊严,即不可亵渎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格。另一派哲学家主张道德的基础是同情心,但共同的是都认为主要的德行有两种,即正义和仁爱。
从中国来说,古代哲学也十分重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价值。荀子对此说得最明白: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之所以在天下万物中最高贵,是因为有“义”即有道德。
他没有把人具有的“知”即理性与禽兽具有的“知”即知觉区分开来,一般来说,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偏于道德而不甚看重理性。宋代哲学家邵雍说:“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他是中国哲学家里最明确表述人是万物之灵这个命题的。
孟子的伦理学值得重视,相当系统,而且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最早且最明确地分析了人性中有道德的基础,即他的四端说。四端之中,最重要的是前两端:恻隐之心即同情心,是仁爱的萌芽;羞恶之心即羞耻心,实即人之为人的尊严感,是正义的萌芽。同情心和尊严感都是道德的基础,他并不认为互相排斥,这就比西方哲学家高明。四端产生四种德行,其中主要的是仁爱和正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这和西方哲学家所见略同。他强调,道德的这些萌芽是人和禽兽的区别之所在,它们十分脆弱,要努力把它们发展成真正的德行,如果泯灭了,就是非人也。孟子还提出了良知的概念,“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后来这个概念成了王阳明心学的基石。[1]
参考资料
1.周国平:什么是人文精神? .
[2024-1-10]
前一篇:什么是人文素养?
后一篇:周国平: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