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是什么

(2023-01-14 13:42:30)
信仰是为人生精神、情感、情绪、思维、意识、心灵和生活找一个主宰(天生民有欲,无主则乱),一个领导者,一个依靠依托,因为人生在精神、心灵方面无时不处在迷茫、无助、烦恼、痛苦及困难挫折和贪嗔痴之中,这时你如果有自己的人生信仰,你就会在精神上超越这些困难痛苦迷茫,也不会有贪嗔痴的欲望烦恼。
        信仰是一种能使你为他牺牲一切的东西(一种思想、主义、宗教或一个人),是一种能使你的精神上超越一切、战胜一切的东西,能给你无限的精神力量。
           信仰,简单说就人之言行所承载的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总称。信仰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是人生目的的坚定化,人生意义的理想化崇高化。
             信仰就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要是为了爱,为了感受世界或者是什么对自己的生命来说都要珍贵的事物,为了实现和进行这些而定下的决心和行动就是信仰,信仰又反过来是支撑你去捍卫你生命的动力。
        信仰就是我之所以为之而活的那种价值,必要的时候,我可以为之去死。

      信仰是信真仰理,是人们的最高理想和追求,亦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作为我们现代人来说,要有信仰你就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了希望,为了梦想,为了守护家人,为了尊严荣耀,为了国家民族,去选择自己的信仰。

             是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使人为之而不懈努力奋斗,勇往直前,战胜各种困难,直至取得成功。所以说信仰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是文化的根基,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信仰对普通人的意义:1、关于死亡,信仰完美的解决了一个人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畏惧,有信仰的人明白自己将要走向何方,所以临终的时候十分的安详,而没有信仰的人则不知所措,2、当一个人遭遇了极端困苦甚至绝望的时候,它能给人安慰与希望。人在很无助的时候很容易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有信仰的则会看淡一切,筹备东山再起,3、宗教信仰都是教人向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基本良知,做人做事不要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只要坚定这个信仰,对个人国家社会来说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4、有信仰的人除了接受外在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行为准则约束外,内心还会自设一道道德防线,这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言行偏向了恶,就会心生恐惧,主动的调整过来,。倘若对正义和光明有信仰,遇见邪恶的时候,也许就是只有一秒,那么一瞬间的把控,就会让自己的言行变得规范,对代表正义和光明的信仰越坚定,就会越有敬畏和爱心,修养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发展也越来越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孔子这一生并不顺利,他从鲁国出发,周游列国十几年,总想谋个官职以实现仁爱秩序的社会理想。孔子颠沛流离,如丧家狗一样,在各地被驱赶。虽有一些文化人的名声,但他的政治主张不为周王室所重视,也不被各国诸侯认同。虽处处碰壁,但孔子从不沮丧。为什么孔子在心理上没有垮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有可依靠的超越性的力量。还记得孔子说的“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这句话吗?当他被排斥、围困时,他惊慌失措、内心崩溃了吗?他的心态是否像踩在流沙上、在精神上是否落入沼泽地?没有。因为孔子心中有可信靠的对象,那就是上天。所以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上天把德赋予我,桓魋能拿我怎么办呢?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因为天命在心,所以孔子内心有使命感,有强大的依靠。在周王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政治文化传统中,上天赋德就是上天赋权。在孔子之前,上天所赋德的是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君王,比如天命选择了周文王灭除商朝而建立周朝。孔子是贱民出身,是一个没有被明媒正娶的年轻母亲带大的私生子,社会地位很低,但孔子却有着跟上天相通、“天生德于予”的文化王者的心理。这是非常特别的。孔子说自己是“吾少也贱”,他是一个被社会歧视的底层贱民,但孔子的内心却有一份在当时社会所能拥有的最高的尊严,“天生德于予”的尊严,被天命拣选的尊严。孔子知道自己跟天命相关,所以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于予”,他的精神已经完全超越社会等级的压迫,他内心有一个至高的信仰依靠,那就是对宇宙中最高主宰力量的信靠。这个力量,对周朝的人来说就是上天,或者称为上帝。孔子是信上天、“畏天命”的,是一个有上天信仰的人。许多学者把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说法解释为孔子不信神,荒唐!孔子心中的至高神是“天”,他超越了对鬼(祖先之灵)和神(当时主要指日、月、山、河等自然神)的信仰,而有自己的至上神的上天信仰。

     有信仰的人就是心中有根基、脚下有磐石的人,人生的起伏、人间的成败不会影响他内心根本的宁静和依靠。信仰,就是要信靠至高的造物力量,仰望至高的主宰力量。当进入这个动荡的世界,我们最希望的就是一生平安、健康、幸福,而信仰至关重要,因为它能让我们内心有稳固的依靠,能承受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孔子心中有上天,内心有信靠。《论语》中记载,受困于匡人时,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文王去世后,文王以来的周文化不就在我这儿吗?上天如果要抛弃这个文化,以后的人就不再有这文化了。如果上天不抛弃这个文化,匡人能拿我怎么办呢?在心理上,孔子认为是上天拣选他来传承周文化的,只要上天要让周文化延续下去,就不会让自己出事。虽被匡人围困,但有上天护佑,所以孔子听天由命,不畏匡人。孔子在颠沛流离中保持了内在的信心、乐观与豁达。有人嘲笑他为丧家狗,其实这些人不理解,孔子是有家的,他有一个超越的家,由天命所维护的恒定的家。孔子“三畏”中的第一畏,就是“畏天命”,敬畏天命。天命即使命。孔子从政之路不通,退而做学问、教学生,他仍要在文化的世界去实现自己的使命,传达自己的理想,最终成为周文化的传承者和儒家创始人。所以,读《论语》,首先要读到那种内心有信靠的信息,那种世界之上有可信靠力量的信息。人生困难重重,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苦难和挫折,当碰到苦难、挫折和压力时,心里会怎么想?我们有孔子这份“天生德于予”的自信吗?有这份天命在身的信靠吗?如果从小接触一些历史上的天命信息,我们就会知道在人生遭遇动荡、挫败的过程中,在社会中,在父亲、母亲和朋友处找不到依靠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是可以找得到的,那就是至高的上天,那是一种永恒的依靠。在天命意识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素质,是中国传统精神上非常重要、真正能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的心理素质。在我们的印象中,刘邦似乎没有文化,其实这是不对的,刘邦有文化,而且有强烈的天命意识,《史记》中记载刘邦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总之,《论语》是积极心理学,是有中国式最高信仰依靠的心理学。我们读《论语》,就是要读出那一份宁静的自信,那份永不崩溃的依靠。]

       孔子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是上天把传承德性文明的使命给与了自己,传承文明就是自己的信仰。“天生德于予”,因此任何困难挫折不会打夸他,甚至死亡他都愿意,何况一个桓魋,其如予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信仰是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