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国学
广义的 国学指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各种思想、文化和学术,包括:一,哲学又叫生命智慧学,二,史学、宗教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社会科学知识,三,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主的思想文化经典,其主要内容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叫经典?揭示了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规律的著作,并能传承千年以上的才能成为将经典。儒家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道家的《黄帝内经》、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狭义的国学就是指的这15部经典著作,大多数字数很少,《心经》260个字,《大学》1700多个字,孟子:34685字,中庸:3568字,论语:13700字,《道德经》5000字,《金刚经》5000多字;这些经典虽然字数少篇幅短,但是思想深刻广博,境界高远幽深,包含的智慧用之不尽;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并把他的理论应用到生活中,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拥有高境界高修养高规格大智慧的人生。
国学是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和理论,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经常说,但是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个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清楚,否则这一生就白活了。人生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人生的态度,三是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现实体现,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更在人生事业、社会发展大方向大决策上显示出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大系统的“软件”、“软件的软件”;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国学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问及理论,什么叫道和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同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德属于人生观。
二、国学的用途
1、国学是培养高规格、高境界、高素质的人生,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生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从大处远处看,具有高境界、高素质、高档次的人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生才最幸福也最值得。一个人一辈子从小必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否则,会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走或者无意义糊里糊涂过一生,会走弯路错路。一个人的一生的是非功过都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结的果实,毛泽东从小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价值观,周恩来从小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都成了千秋伟人,他们的人生境界、素质、档次无人能比;袁世凯、蒋介石从年轻时开始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因此他们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王阳明从十二岁起就选择了做圣人的人生目的,并为之勤奋付出奋斗一生,最终成为圣人,成为心学大师,;曾国藩年轻时就提出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人生目标,他脑子虽然比较愚笨,但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拼搏精神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半个圣人,也成为了挽救大清王朝的重臣。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四书之首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人之学,大人,是指有学问修养的人。人生最根本的大学问之道,在于弘扬内心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给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指出了人生之意义所在。
2、 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有“天地之大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与时俱进之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