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2022-11-14 16:04:31)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2、德,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3、道与德的区别:
二者的定义不同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德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
二者起源不同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在新道家的哲学基础方面,早在抗战时期,金岳霖就在《论道》等书中,将原始道家所创发的概念。
“德”最早来源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德,也。
二者象征事物不同
根据史册记载,“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象征“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如《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探源
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2、德,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3、道与德的区别:
二者的定义不同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德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
二者起源不同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在新道家的哲学基础方面,早在抗战时期,金岳霖就在《论道》等书中,将原始道家所创发的概念。
“德”最早来源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德,也。
二者象征事物不同
根据史册记载,“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象征“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如《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