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简介
(2022-11-13 21:52:12)
一、开篇的话(序言)
如果你心里杂念不止、欲望纷纷,如果你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想过浑浑噩噩的人生,如果你心里还有烦恼、还有怨恨,如果你还容易发脾气、容易暴怒,如果你想戒烟但且戒不掉,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活得高尚优雅、心灵丰富、身心健康,如果你想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如果你想子孙中正不走邪路弯路,家族代代和睦兴旺。那你就学习国学吧,因为国学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的人生大智慧,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与文明,国学就是研究人生怎样生活的更好的科学理论,怎样和自然界相处,怎样和他人相处,怎样管理好自己的身心,主要是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学习国学照样过得很好,很开心愉快,我想对他说,没有理论指导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不知道人生意义和目的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再次,你敢保证你的下辈子还能过的很开心愉快吗,你的子孙也能过得幸福美满吗?就好像孔子在《论语》里说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诚实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为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意思是正直、诚实,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符合仁的品德,这样的品德只有学习如家的道德理论才会真正的拥有。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没有学习过国学的(理论上他们是不可能真正拥有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据报道,在德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而我们真正读过《道德经》的有几个人?这么好的人生理论学问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还有人生的不和谐不顺畅,不知道学习国学,不知道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美好,是非常遗憾的。
一、什么是真正的人和人性
国学是关于人生观的学问和理论,学习国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人和人性。
1、人的自然属性: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在《孟子》里,孟子的朋友告子说:“食色,性也。”这是说吃喝及男女之事的是人的自然本性,也是人的物质属性,因为动物也有这样的属性,所以这一定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
2、人的社会属性: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不可否认人具有动物的自然本性。但是人是高等动物,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而存在,那么作为一个社会本性是什么呢?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人的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是非心简称人之四心,四心生发出人的社会精神本性——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就是人专有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就是人之为人的真正本性,无之非人也。因此,作为一个人如果只有动物属性,只知道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合格的人。
后来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又加上了一个信,合起来就是仁义礼智信,叫做五常德,即是我们常说的道德的基本内容。仁义礼智信作为人的社会本质属性,看起来非常简单容易做到。但是,严格来讲,你真的能够做到吗?
对人宽厚慈善,是仁;为人正派,爱憎分明,是义;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是礼;处事果断周密,是智;做人诚实讲信誉,是信。能够按照这”五常“去做,就可以成为正人君子;反之,则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坏人。
这就是孟子提出的儒家性善论,奠立了儒家学说的起点,也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当然儒家的另一派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具有嫉妒之心、争夺之心、私欲之心,但是荀子也认为通过教化人人可以成为圣贤,出发点不一样,却是殊途同归,但性善论更符合人类发展的需求和方向,因此得到更多的赞同,成为中华文明的根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