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是指学习大学之道最终要达到的境界。止,不光是停止的意思,而是要达到、要抵达。一个目标我们只有达到了才会停止。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最高、最完善、最圆满的善的境界,然后永远安住在这个境界里。这就是“三纲”的基本内容。我们说儒家的学问无非就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修己”,一个部分是“治人”。修己,就是自己德行的修养;治人,并不是我们现在字面上看得那么暴力。治,即治理,过去说天下大治,是说社会被管理得非常和谐、非常好。你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德性以后,你才能够去治理好一个国家、管理好一个部门,才能够做一个好的领导人。
在《大学》的三纲中,“明明德”就是在修己,让我们内在的德性要明亮起来、光明起来;亲民,就是外用,从字面讲就是与老百姓亲近嘛,就是儒家治人的学说;最后儒家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成圣,就是“止于至善”。
我们看佛家的说法也与此相似。佛家修学的根本,无非就是自度、度人、觉悟成佛这三点。自度,就是自己修行。行菩萨道就是度人,也就是《大学》三纲里面提出的“亲民”,你不亲民,你高高在上怎么行,你必须和众生打成一片才行。度,就是帮助的意思,佛教说生死是个大苦海,普度众生,就是帮助所有的生命都度过这个生死大海,最后大家都达到觉行圆满,这跟《大学》里说的“止于至善”,是一回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