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名家、书法大师——郝世襄
医学名家、书法大师——郝世襄
张廷可
http://www.kfzx.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525155154528.jpg
郝世襄,生于1890年,卒于1982年,字石辅(佑辅)、满族,开封市人,先生出身于书画世家,幼承家训,自幼即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工颜柳,宗二王,广涉博取,从古代秘集法帖中吸取营养,擅长行草、行楷,用笔老辣,结字稚拙,结体楷、行、草兼融。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并多次发表在报刊杂志,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和书画名家收藏。郝世襄先生早年毕业于天津军医学校,曾多次留学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深造。回国后曾任傅作义部队医官、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十省市医务视察主任、后又受聘为河南医学院教授等职务。先生一生中除了从事医学研究和治病救人外,业余时间酷爱书法艺术,几十年来每天早晚写一张字,画一幅兰,从未间断。郝老出身于清朝年间的贵族名门(正黄旗),因此,家教甚严,凡是欧书名帖无不认真临摹,同时他还反复临摹了《化度寺》、《梦奠帖》等欧书名帖。另外,在他中老年时期又对王羲之、颜真卿、何绍基书法以及(瘘鹤铭)帖等广博约取,以厚古而不薄今的大家风范与同事广而交流,在古代传统碑帖与现代的书法中,广泛深入地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传统的书法功底,又有郑孝胥、郭沫若、郭风惠等现代大家书法的身影。并以体现西方透视与立体的关系配合,巧妙地体现出标异立新独到的书法艺术风格。先生的书法最擅长行楷和行草,用笔老辣多变、透视与动感强烈、富有极鲜明节奏感和独特个性,尤其是在笔法技巧上侧笔、破峰颇多,且运用的险而惊人、极为巧妙,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活力和精髓。在20世纪80年代中,郝老先生能以楷、草兼容鸣世,在中原实不多见,不愧为中原书坛的大家。1980年春天,正值老人90华诞,市文化局为老人举办了一个大型庆寿盛典,表达了党和国家对艺术家的关爱,也是对老人为开封书画事业所做贡献的肯定与表彰。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乔明甫同志也专程前来祝贺。这次的庆寿盛典,自建国以来在开封市尚属首次,开封市许多老书法家因此受到很大鼓舞。
http://www.kfzx.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525155232318.jpg
老骥伏枥
书法养生:郝世襄先生他一生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中医和业余时间研究书法,长期钻研中医、书法中他不但具有绳锯木断的刻苦精神,还具有滴水穿石的顽强毅力,他生活的质量很高,至到92岁高龄还在从事着自己的专业和书法创作,真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书法养生曾在《健康报》、《文汇报》、《新观察》等新闻媒体均介绍郝世襄长寿于热爱书法的有关报道。他认为学习书法不单单是艺术,而且是老年人最好的锻炼身体方式之一,学习书法,精神高度集中,排除私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经郝世襄长期研究表明,在练习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是提笔并气的时候和运笔的整个过程中还与气功有着异曲同功之疗效,从而达到健身养气、养神、益寿、延年的作用。气功能防止衰老、防病治病,增强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使人精力充沛。而书法(指的是毛笔写字)也具有防病治病和抗衰老增年添寿的作用,事实证明书法、气功具有促使血液循环的好处,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从中医角度来解释,这叫气韵通畅,凝神静思,我国古代书法家勤于书法而长寿者颇众。郝世襄曾说我是医生,不管工作在十分忙累,但下班之后,读贴临贴是不可缺少的,读着读着顿觉精神舒畅,疲劳尽消。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热爱书法是我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书法有养生的作用,这是不少学书法的人的共识。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家名列榜首。具体来说,书法的养生功效可以分为看不见的“静功”和看得见的“动功”两方面。练习书法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排除杂念,平稳呼吸,意守丹田,将自身的感受,通过柔软的毛笔,刚劲有力的字写在纸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气功。练习书法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当中,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进入既轻松又舒适的状态,没有了妄念和烦恼,精神获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倘若能持之以恒,还能达到意念集中,襟怀坦荡,身心愉悦的境界。据中医经络学说,手挥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我们常用的五指执笔法,非但可把字写得刚健有力,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促进生命活力。这犹如打一套柔中有刚、松中有紧的太极拳,使人舒展肌体,通筋活血。窗明几净,清雅安适,入砚蘸墨,风神潇洒,真是“纸上春风笔上升”,我国古代书法家勤于书法而长寿者颇众,书法家柳公权活了88岁,虞世南89岁,文徵明89岁。现代书画家齐白石97岁,书法家苏局仙年过100岁,我市书法家靳志91岁,张乐天90岁,郝世襄90余岁气壮不衰,这都并非偶然,其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说:“夫欲
有一种养生叫书法!
烈士暮年
http://www.kfzx.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525155335357.jpg
书法创作:郝世襄先生他的许多应为人知之事却因无情时光的流走而使人几乎忘记,然而,所幸还有他的书法作品仍散有民间。我父亲张道生除了自幼爱好书画其外就是中医,那时我家的画册和中医书籍占了好大的空间有着上千册,母亲和我身体虚弱,我自幼多病,父亲经常给我配些中药让我喝,我嫌苦不喝,幼年我的脾气很倔强,我父亲经常找老中医郝世襄座谈,请教帮助调些中药、中医知识和书画方面等问题,成为了好友,郝世襄先生曾经给我父亲写过许多书法作品,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批等,其中一幅对联这样写到:“万菊充庭秋富贵,双藤蔓地古烟霞”道生同志属,一九八一年时年九一叟郝世襄,横批“实事求是”辛酉年夏郝世襄,其中“实事求是”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我父亲亲自点题写的,也是我父亲一生的座右铭。两位老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画,说书问医,成为莫逆之交,这些作品成为两位老人友情的见证,实物,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回想在我的耳边,使我们大家能得以这些轨迹寻找着有关郝世襄先生的信息而窥深他曾游于艺的人生和书法艺术所创造的光彩,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艺术是人生化的艺术。我市书法泰斗牛光甫(102岁)生前这样报道和评价郝世襄先生,业精于勤,郝老幼成家教,以(九成宫)为范本 ,日课甚严,养成了热爱书法的好习惯,凡是欧书名贴无不认真临摹,取得了(直木曲铁)险劲惊人的效果。处处留心,郝老除了认真临摹碑帖外,还到处留心观摹名人笔迹。如北京的西鹤年堂、同仁堂、乐仁堂、六必居、同升和、宝古斋等都是他常光顾之地。他对那些碑匾,百看不厌,站着书空,蹲下划地,往往留连往返。字如其人,他常说:字如其人是古之名言,决非空话。学书必先立品,作字更要做人。他对学习书法名利试图的人非常鄙视,尤其对个别品行不端者更是如此。他认为学习书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艺术传统,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陶冶性灵;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教育。
我们不但能够看到郝世襄先生有关书法创作的精彩论述,更能看到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郝世襄先生的书法,以楷、草兼容鸣世,用笔老辣多变、透视与动感强烈,个性鲜明。他注重古代传统碑帖与现代书法的有机结合,并融入西方透视与立体概念,巧妙地体现出独到的书法艺术风格。尤其是在笔法技巧上,侧笔、破峰颇多,运用得险而惊人、极为巧妙,充分体现。郝世襄的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当时赢得了京城名流叶圣陶、陈尔冬、尹瘦石、茅盾、端木蕻良等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普遍赞扬。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的36年过后,北京著名画家、书法评论家苏鼎先生偶见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我曾经在网上看到)后在网上评论到:
在古城开封,提起大名鼎鼎的书法名家郝世襄先生,很多人都很敬佩,特别是书法家会翘起大拇指,他不但是开封历史上的一代名医,而且书法作品功底深厚、自成一家而被载入开封20世纪书法史册。
http://www.kfzx.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525155420838.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