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率极高的K线形态,简单高效,教你选底部强势股!堪称精辟

(2018-11-14 20:15:56)
标签:

财经

公众號:qtls168

股票分析

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向来牛短熊长,如何在跌跌不休的熊市中寻匿短期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生存的不二法则,熊市中最常见的一种投资机会就是超跌反弹,但如何把握该类机会需要大家能够确定股票短期底部才行,否则抄底无从谈起,介于此,今天我们像大家介绍一种抄底战法“潜龙在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K 线特征

所谓潜龙在渊,首先得要求池塘够大,不然怎么能容纳一头龙呢,其次,龙是潜伏的,说明该类机会容易被人所忽视,结合股票投资上面,该战法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征才可:

1. 跌幅较大

跌幅越大才越具有反弹的空间,一般跌幅在 40% 以上才具有操作价值,否则不小心为了喝口清汤把大半筹码套牢进去就得不偿失了,如下图所示。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QdVm5I

(实达集团日K线走势图)

2. 无量下跌

无量下跌且跌幅巨大最是打击投资者信心,长期无量下跌的股严重缺乏市场人气,所以一旦有主力介入打破平衡在成交量上就会立刻体现出来,这样便于投资者确认,如下图所示。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CKXuPQ

(南京熊猫日K线走势图)

3. 陡然放量

下跌末端陡然放量,主力开始介入,K 线以中阴线或者大阴线收官更是击垮套牢盘最后的心理防线,主力才能够在更低的价位吸纳更多的筹码,反弹级别也会相对较高,如下图所示: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BlCtVo

(大通燃气日K线走势图)

实战抄底技巧:

 

一、“苦尽甘来”形态抄底

 

个股下跌,在低档连续三次跳空收出阴线,这通常是多头即将死绝、股价将要止跌的信号。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因而此时股价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尽管本K线组合为比较强烈的反弹信号,但由于其最终的下跌幅度深不可测,投资者应慎之又慎,不要轻易介入抢反弹,以免被股价的惯性下挫所伤害。只有当 股价放量收阳,并开始回补最后一个跳空缺口(即底部缺口)时,才是比较稳妥的介入时机。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BEQQzY

二、“双针探底”形态抄底

 

股价在前期放量上涨后,缩量回调,在大均线附近出现两次下影K线组合,谓之双针探底,一旦股价重返短期均线上方,往往将转入急攻行情,所以在第二次出现下影十字星线的大均线附近是较佳低吸点。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BAPYHY

三、“南天一柱”形态抄底

 

是指个股经过较长时间下跌后,阴跌不止,成交量也不断呈现萎缩之势,若某日突然出现大幅下跌,成交量成倍的急剧放大,所对应的日K线收出一根大阴。这根低位巨量大阴线是主力震仓吸货的明显信号,它的出现表明,此时该股已经基本探明底部,继续向下的空间非常有限,反弹行情一触即发。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DPVc5w

四、“珠帘半卷”形态抄底

 

在下跌行情中,股价在低档收出大阴线,次日空方继续发力,再拉一条小阴线,但此小阴线却完全孕育在前一条大阴线内,虽然仍是高开低走,空方却已无力将股价打下一个台阶,显示短期内抛盘出尽。此k线形态看出来就像卷帘一般,已经可以隐约感知春天的信息,正所谓“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故称“珠帘半卷”。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CFWMym

”旱地拔葱切入“战法:

 

个股经过连续的下跌或是回调,当反弹或是反转的第一根阳线就是涨停板或是9个以上的大阳线时,后市往往还有10%以上的上涨空间,第一根阳线涨停价附件就是短线的绝佳进仓点。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S4oADRvOkq

上面两种抄底战法就是老郭最近用的比较多的抄底战法,只要符合我们所说的条件,那么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抄底,但是还是需要注意注意好及时止盈止损,设置好止损位。

最后短线操作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1、在选股的时候既要考虑投资收益,又要兼顾分散原则,因此持股不能太多,最好集中投资2-3只股票。

2、买点在下跌的过程中形成,卖点在上涨中产生,要等待合适的买卖点操作,没有出现时持币等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