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经历的STEAM课程

(2018-05-03 15:43:3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我所经历的STEAM课程

王煜

    近期,我参加了西电中学的STEAM课程体验活动。STEAM课程是让学生在由软件平台和硬件素材为支撑的环境下,自组团队,在发现和探索中学习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上课时,教师首先介绍STEAM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课程并组建团队,确定项目主题。

    接下来,教师以一门课程为例,给大家讲解课程资源的使用方法。STEAM共有11门课,每门课有12节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这12节课由低到高被分成3个等级。学生需要快速阅读level1到level3,选择一个适合团队程度的内容,找到硬件素材,借助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完成课程规定的项目。

    我们团队选择的是《慧鱼模型》中的“塔吊齿轮模型”,这个课程需要学习机械原理、不同齿轮种类的工作方式、静力学基本原理等知识,通过配件组装,可以还原技术过程,模拟工业生产和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

    课程资源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学案、教辅文件、课程微视频和实验操作说明文档,以及实验操作辅助用具文档等学习资源。每个学案都按以下6个步骤进行描述:
    第1步:“你将会学习到……”,告知学生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
    第2步:“你将会使用到……”,列出本节课需要使用的教具清单;
    第3步:“E卷宗建议……”,告知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学习后,应记录哪些学习过程或成果;
    第4步:“你需要知道……”,告知学生与本课程相关的拓展知识;
    第5步:“开始动手!”,指示学生按照操作手册,完成本节课的项目;
    第6步:“自我拓展”,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提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虽然不断地来回巡视,察看各组学习情况,但绝不参与任何一组的学习活动。当我们因遇到问题而向他请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向我们询问了几个问题:“你认真阅读课程内容了吗?”“你是否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研讨过?”“你是否从网络上查询过?”“你把这个问题记录在E卷宗里了吗?”以此鼓励我们通过探究和互助,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整节课中,教师对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再找找”“你再试试”“你再仔细观察一下”……

    不知不觉,两节课的时间在寻找配件、组装配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调试装配的紧张过程中一晃而过,我们的第一个STEAM作品“塔吊齿轮模型”终于制作成功。由于这个项目是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由我们的团队自主设计完成,所以我们的成就感十足。

    临近下课时,教师让各组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介绍心得体会,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

    回想起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上这节课,为了提高制作效率,教师可能会把各种配件准备的很详细、很具体,并且将装配过程演示一遍,学生只需记住装配位置,按照配件标号,在短时间内“照猫画虎”地完成项目,这种学习方式虽然看起来颇有成果,但是学生对配件种类、配件间的连接和传动结构,不会有深层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思考过程、试错过程和探究过程,因此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学习方式。

    反观STEAM课程,虽然完成项目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学生会在经历迷茫、错误和失败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并不只是项目的完成,更多的是能力的提升、精神的收获和素质的养成,这也许就是STEAM课程的魅力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