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胀气反酸、胃寒,常吃猴菇恰玛古粉让脾胃舒畅
标签:
胃炎胃寒胃酸养胃的食物 |
分类: 健康养生 |
平时工作忙,最受累的还是脾胃,吃饭匆匆忙忙,又或者思虑过重,没有好好的咀嚼,辛苦的都是胃。所以,我们才说胃重在养。
养护脾胃重要的是这三点:
1.保护胃黏膜
胃部灼痛、烧心往往是受损的胃黏膜受到胃酸刺激的结果。人们会通过服用胃黏膜保护剂(铝镁制剂、果胶铋、替普瑞酮等)缓解症状。但由于药物中含有金属成分,不宜久服。其实胃黏膜本身就能分泌一种含有的碳酸氢盐的凝胶状粘液,能有效隔离胃酸和蛋白酶,是天然的胃黏膜保护剂。
胃粘液会在人们熟睡时大量生产,且会随人体衰老而减少分泌。所以如果你经常熬夜,胃病离你就不远了。记住一句话:要想胃肠好,就要睡得早,经常锻炼防衰老!
2.抑制胃酸
胃炎患者通常选择服用抑酸药缓解反酸,可你知道吗?服用抑酸药不能超过三个月,以免引发黏膜萎缩、肠化等癌前病变。通常,我们的胃酸分泌受胃黏膜自身的平衡系统控制,利用密布在胃壁的血管网,起到“止酸闸门”、“排酸通道”作用,胃酸泛滥时胃黏膜还能放出HC03-中和胃酸中的H离子,维持胃内酸碱平衡。
胃酸失衡多因外界刺激及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如受凉,久坐,衣着紧等)。可采取热敷胃部和点按巨阙穴(每次饭后一小时,点按30次)等方式促进胃经运转,持续一段你会发现胃酸分泌功能开始趋于平衡,逐渐摆脱药物依赖。
3.促进胃动力
胃肠运动会受神经系统控制,在生物钟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分泌激素(前列腺素、甲状腺素等)调节蠕动,完成消化。作息不规律、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迷走神经运行,造成胃部运动紊乱,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首先要坚持定时定点吃饭的习惯,让胃部形成规律运动;吃饭时要专注于食物,不要分心;保持良好情绪是胃肠健康的基础;脐周按摩(饭后半小时,顺、逆时针各30次)能对胃肠运动起到辅助作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养胃的食疗法:
1.小米汤
小米能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抓两把小米熬成清粥,能平补脾胃,也不会觉得饥饿。平日里胃酸过多的人不适宜。有便秘的人,可以加一些南瓜同煮。
2.猴菇恰玛古粉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菌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表明,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恰玛古富含丰富的有机活性碱,常吃有中和胃酸的作用,除了富含钙、铁、锌、钾等有益健康的碱性矿物元素及有机生物碱外,还含有十九种氨基酸、蛋白质、粗纤维、亚油酸、类黄酮、多糖、皂甙等物质,是一种比人参更为合理的植物根茎,可以同时对身体的各个脏器进行全面的营养调节,达到酸碱平衡、改善体质的作用。
将猴头菇、恰玛古作为主要食材,再搭配小米、糙米、山药、黑芝麻等其他养胃的碱性食材一起打磨成猴菇恰玛古粉,每天喝上一杯暖暖胃,让身体更轻松。
3.山楂大枣苹果
山楂两片,大枣五颗,苹果一个煮汤。胃酸过多的人,不要放山楂。如果前一天吃得多,今天一天喝这个汤也不觉得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