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康老酒:关于中国好酒的那些事

(2022-04-11 17:00:31)

杜康老酒:关于中国好酒的那些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河流出一方好酒,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这是业界的共识。而且,无论是中国八大名酒,还是十七大名酒,抑或是地方名酒,一般都出现在长江、黄河、淮河、赤水河流域。

  从中国白酒分布情况来看,好酒与河流水域的关系一目了然。在酒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在酿酒过程中,水是酒的命脉,没有好品质的水源来帮助酒的形成,给足酿造的环境,就酿不出好品质的酒。中国的好酒都扎根在长江与赤水河交界的川黔金三角地带,黄淮之间苏皖豫地区。为什么是这两个地方,他们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让我们还是从河流讲起。

 

  长江从上游的金沙江段从西南向东北经过横断山脉,大小凉山之后一路开始进入四川盆地,在宜宾汇入岷江,泸州汇入沱江之后,赤水河与之在进入重庆界交汇。赤水河上游有贵州遵义怀仁县茅台镇的茅台,下游有四川泸州的泸州老窖,中间有二郎镇的郎酒,习水镇的习酒。发源于滇北,沿川黔交界蜿蜒向北注入长江的赤水河简直是一条酒河。

 

  如果再算上流域附近遵义董公寺的董酒,宜宾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古蔺县的郎酒等,川黔交界,赤水河与长江交汇的这一地带一直称之为中国白酒金三角。

 

  在中国,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酒地带还有一个,那就是黄淮之间的苏皖豫地区。自西向东先说一说名字:豫东北鹿邑的宋河,皖北涡河畔亳州的古井,淮北的口子窖,苏北泗水畔宿迁的洋河,洪泽湖畔双沟镇的双沟等。黄淮之间,自西北向东南,汝河、颍河、濉河、涡河、汴河(汴水)、泗水等如梳子状滋润着豫皖苏北大地,后入洪泽湖、淮河东流入海。

 

  一度,在中国白酒界,黄淮白酒带沿线城市的白酒企业还曾经试图提出联盟PK川黔赤水河—长江白酒金三角。黄淮浓香型大战川黔酱香型。哈哈!鹿死谁手,先干为敬。

 

  那么,中国的名酒好酒为什么喜欢扎堆在这两个地方呢?和这些河流有直接关系。与河流有关不仅仅指酿酒的水好,水质甘甜自然是酒好的一个前提条件,但除了水质好之外原因应该还有以下方面:土质和交通。

 

  首先上述河流的河谷地带、冲击平原沙土土质适合高粱等酿酒谷物生长。尤其是赤水河、岷江、沱江等长江支流的河谷谷地,由于气候湿润,微生物丰富,这就使得高粱、酵母等酿酒原料、条件其适宜。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酷爱茅台酒的觉得茅台酒这么好那干脆多建几个厂不行了。为了新建酒厂的质量,甚至把茅台酒百年的窖泥都掘地三尺带走了,但后在别处建厂酿出来还不是那个味儿。可见一方水土不但养一方人,还酿一方好酒。

 

  同样,在黄淮间的淮河北部若干支流,不仅地下水水质好,水量充沛,而且黄河历史上屡次入淮,侵占涡河、汴河河道之后,带给上述河流沿线肥沃的沙质土壤,至今,皖北淮北地带依然水草丰美,盛产牛羊肉。安徽宿县、山东单县的羊汤鲜美一直有名。亳州的蒙城由于盛产养牛,还曾经请牛群去当过名誉副县长。肉好只能说明草好,草好说明水好,水好自然酒好。

 

  再一点就是上述河流所带来的交通便利、商业机会。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交通便利,南北通衢,这些好酒早已泯灭在历史尘埃。黄淮之间,自古是南北交通要地。尤其是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汴水其实就是隋代连接南北的通济渠。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瓜州就是今天苏南长江边镇江的一个渡口。瓜州再往南可达杭州。即便到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从微山湖经徐州入洪泽湖之后,南下江南,与陇海线成十字状的黄淮地带依然是交通要津。

 

  中国有句俗话叫阴沟里翻了船。其实阴沟便是历史上这一地区连接黄淮的一条河流——阴沟水。尤其是唐代中期以后,朝廷日益倚重东南财力,黄淮间的开封(汴梁)、陈州(淮阳)、睢阳(商丘)、亳州、徐州、宿州等沿岸城市商业繁盛。酒香其实也怕巷子深。正是由于运河、漕运的便利,使得这一地区出产的好酒能很快通过当时便捷的交通方式——水运运送出去。某种程度上,这一点对于酒的品牌营销、去库存、供给侧改革,在当时的条件下至关重要。

 

  同样的道理,长江水道与赤水河自古是作为四川盆地连接滇黔的要津。赤水河唐属播州,明清属遵义府怀仁县,遵义、怀仁一看名字便知带有中华帝国同化少数民族地区羁縻之邦之义。同理可参考东北长白山鸭绿江边的通化、桓仁县。

 

  而赤水河担负着四川盆地自贡的川盐运往贵州,贵州的铜的物产运往长江干流输出的重任。《读史方舆纪要》载,直到明代,遵义府一直隶属归属于川,而不是现代的属黔。遵义北部的娄山关更是川黔官道的天险所在。

 

  再一步放大视野的话,小小一条赤水河,其实担负着西北川陇、四川盆地经由贵州达云南,经由贵州达广西、广东两广东南沿海的重任。而这条线其实就是今天的一带一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一个古道。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无论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还是边疆史、对外关系史、交通史、物产史都绕不开。(汉代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牁,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禹城下。”上述短短一段话可谓字字珠玑,史学价值杠杠滴。但直到今天学界对枸酱是什么东西?牂牁江到底是哪一条江依然有争议。

 

  有人认为枸是一种产于四川盆地的橘科,枸酱是古代川中名产。一种说法认为,枸就是槟榔。而牂牁江更有争议。直到现在贵州的一些地方城市仍在争夺牂牁江在自己地方的解释权。一个为公认的说法是牂牁江应该就是贵州南部的北盘江,北盘江经滇黔边界,东北沿黔桂边境汇入红水河,在广西汇入珠江干流西江。

 

  从史记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从四川盆地沿赤水河向南到达北盘江,再沿北盘江进入广西,沿西江到达珠江三角洲的番禹(广州)是有可行性的。贵州、广西交界多喀斯特地形,河水多暗河、溶洞,红水河进入广西后,落差也大。今天仍可以发电。但在古代,如同赤水河一样,借助河边纤工,阶段性通航是可行的。

 

  赤水河产好酒,而赤水河、长江水运又能让岸边小镇的茅台、郎酒、习酒顺流之下在短时间,在当时快捷交通方式下达到重庆、武汉三镇、长江中下游沿线商埠、港口,乃至上海滩。在当时,甚至可以正确估算到,茅台酒从赤水河畔小镇装船,短便可到达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时间。所以说,茅台酒后来能广为传播,名扬巴拿马,和当时所倚重的便捷交通是分不开的。

 

  北方山西汾河河谷也产好酒,同样,陕西关中平原宝鸡亦产西凤名酒,但由于汾河、渭河根本达不到赤水河—长江、汴河—泗水—京杭大运河这样的便捷水运条件,因此也就只能一枝秀,不可能产生出像上述两个地区一样名酒好酒辈出,灿若群星的局面了。

 

  好水有了,欲酿造出好酒还需要好山,好山泛指好的酿酒环境。由于酿造白酒需要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国白酒往往产自深山河边的古村镇。酒因镇而飘香,镇因酒而闻名,一起回顾早前中国白酒杂志发布过的那些酿造好酒的古老村镇。

 

  杜康村——杜康酒

 

  杜康村位于洛阳市南35公里,相传夏朝造酒大师杜康在此造酒,1972年经同意,周亲自倡议"复兴杜康,为国争光。杜康村的杜康庙里有一块石碑,刻着苏东坡的两首诗,其中一首有"从此东坡室,不立杜康祠"之句。说起这块碑,老年人就会向你讲述苏东坡与杜康酒的故事。

 

  茅台镇——茅台酒

 

  茅台镇必须要说。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酒镇"

 

  习水县习酒镇---习酒

 

  习水镇地处黔北赤水河、桐梓河交汇河畔,位于川南古蔺县东部,习水县南部,北靠名城遵义和驰名中外的茅酒厂,与四川郎酒厂隔河相望,是连接黔、川、渝各大中城市的交通枢纽。这块热土由神秘的美酒赤水河、离奇朴实的古盐道、彪炳史册的"四渡赤水"雄关要塞和千奇百态的喀斯特地势地貌,构成了习酒镇特的人文景观和得天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杏花村镇——汾酒

 

  1958年建杏花村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15公里。酿酒业发达,杏花村汾酒厂位于境内。农业主产高粱、小麦、玉米。风景名胜有杏花村竹叶青公园。古迹有金代太符观。

 

  古井镇——古井贡酒

 

  古井镇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地处黄淮大平原的沃土之中,镇水源充分,主要河流小洪河自西北河南境内流入本区,横穿镇中,东南流入涡河,小鸿雁沟流经镇境东北入小洪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这里盛产小麦、玉米、高梁、大豆、薯类及烟叶,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大,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清彻透明,适于发展酿酒业,自古以来一直是酿酒业的兴隆之地,闻名全国的“古井贡酒”生产厂——古井酒厂就座落此地,又有小酒厂近百家,素有“十里酒乡,百家酒厂”之誉。

 

 

  二郎镇位于古蔺县东北部,与贵州习水县隔河相望,有习水大桥沟通两岸。镇驻二郎滩,距县城73千米。境内有摩崖石刻“美酒河”和天然溶洞酒库天宝洞。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们称它为“郎泉”。  二郎镇——郎酒

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 洋河镇——洋河酒

 

  洋河镇是闻名全国的酒都。特产洋河大曲,以其"甜、绵、软、净、香"之特风格饮誉中外。2009年,洋河集团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也是宿迁市境内家上市公司。洋河一带多粘土,土壤中含有较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