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的整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18-11-16 09:35:44)《幼儿园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的整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大中街道第二中心幼儿园
本课题是在我园领导和全体老师的支持下完成的。从三月份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前期调查、理论学习,再到四月份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等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一、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并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等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与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
三、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
五、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六、
学习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18年4月)
实践、探索阶段(2018年4月——2018年10月)
总结鉴定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七、
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报告论文、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研究个案和实用策略。
八、
1、研究的思路:
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2、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3、主要措施:
九、
1、我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得到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体现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自主合作、轻松愉快的进行,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游戏环境氛围。
2、课题探讨活动中的教研记录资料,组织教师的经验和反思。在研讨、培新、交流中,看到老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区域材料方面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一些适合本年龄幼儿的器材,使幼儿的区域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3、收集教师关于开展课题的“论文”“个案分析” “优秀教学活动”。
4、《幼儿园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的整合研究》的结题报告。
十、
当前我园在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研究教学活动中,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投放材料方面还缺少创新。在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如何投放更有创新的区域材料。我们要进一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使区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自主合作、轻松愉快,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对区域活动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