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亚敏——积极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2022-08-19 18:08: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日志

回归词义的本源,提问即提出问题,积极提问即提出正面的、促进发展的问题。与此相对应,消极提问意味着提出非正面的、难以促进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积极课堂提问的三个关键点:问题由谁提出,促进谁的发展,什么是正面的、促进发展的问题。

“问题由谁提出”,这是一个关于发问主体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发问的主体,甚至课堂中某一正式的或非正式组织,如学习小组等,也可以成为发问的主体。但是,很多研究者认为教师是课堂发问的主体乃至主宰,这一现象在中小学研究中十分普遍,这其实是对课堂发问主体的一种窄化理解。例如,有学者就这样定义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1]

“促进谁的发展”,这是一个关于提问目标所指对象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课堂提问自然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但是,单一的问题如何适合每个学生,单一的问题如何能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从问题叫答的对象看,一般一个问题的叫答对象为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生,当然也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叫答,但叫答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个或部分学生,这又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呢?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各不相同,适合他们的问题自然也应各不相同,所以,要实现每个学生的按需发展,需要教师对问题来源、问题数量、问题难度、提问方式、向谁提问等作出系统设计。

“什么是正面的、促进发展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正面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总难免存在一些无效、负效和消极的问题;其二,因为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各不相同,对一些学生正面、有效、促进发展的问题可能对另一些学生无用、无效,也就是说某一个问题可能只对部分学生有用、有效;其三,正面的、促进发展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至少应指向学生的认知水平,无论是低认知水平还是高认知水平,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既然积极的课堂提问指向课堂上提出正面的、促进发展的问题,从这一本源意义出发,结合课堂提问的基本元素审视当下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如提问时机不恰当、提问内容质量低、候答时间不充足、提问评价不及时等。具体到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方面,比如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价值性和主体性、层次性和逻辑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积极的课堂提问应该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不同发展,除了问题本身适合之外,还离不开适合的提问方式、发问主体、理答反馈等,这就需要在课堂提问策略上作出相应的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