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

(2021-10-23 15:27:1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日志

第二单元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设计

 

课型:鉴赏内容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1/5课时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挂图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一部分内容。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传统绘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备课组从题材内容上分类,将本单元分为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历史绘画与风俗绘画作对比分析,侧重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影响。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主探究政治、经济、文化与美术作品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形成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高度关注社会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人物画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赏方法,学会概括每种绘画类别的特征和追溯美术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采用以下具体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通过历史绘画与风俗绘画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分析并得出异同点。共同特征:回归当下,关注生活。

多元文化的交流,明陈洪绶的《咏梅图)与清郎世宁的《乾隆戎装出猎像》进行比较,了解西学东渐对人物画的创作影响。

西洋绘画技法对元代曾鲸《张子卿像》的风格影响,中华文化对法国人布歇创作《中国皇帝上朝 》的影响。   

引导探究法: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分析与鉴赏,引导学生“我们该怎么样欣赏一幅绘画作品?(社会学式的鉴赏)

微课视频辅助教学。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视频导入,春晚舞蹈《飞天》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看视频,知道作品的名吗?来源于何处?

学生回答。

教师提示:《飞天》取材敦煌莫高窟,由舞者曼妙舞姿,舞蹈动作,进一步对比赏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尤其作品体现出的绘画特点,如画面线描流畅自如、遒劲有力,整幅作品色彩浓重自然,富于装饰之美。

由祖国灿烂的壁画艺术,导入第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

(板书:中国传统人物绘画赏析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舞蹈《飞天》片段,唤醒学生知情意行有效整合的具身艺术学习。教师的讲授与点评,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

一)新知探究

道释画

敦煌飞天形象壁画,学生分析其颜色、线条、构图等,总结并概括敦煌人物画的特点。

分析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为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人物塑造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含蓄有力。为道家题材绘画。

道释画道教、佛教人物为表现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以来,随宗教艺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人物画的一种样式。(板书:道释画)

(二)追本溯源

墓葬画

    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画》

《人物龙凤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板书:墓葬画)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中国绘画与中国画的内涵、内容。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总结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特点,以及不同种类的中国画的技法。

(三)深入探究分析

对比鉴赏历史绘画与风俗绘画异同

历史画:

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思考理解我国封建等级制度对绘画构图的影响。一组历史绘画作品赏析,由学生概括历史绘画的特征。(板书:历史画)

选取《韩熙载夜宴图》作重点赏析,微课展示其历史背景。

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全部过程,画家把韩熙载晚间娱乐宴饮的五个情节全部画在一幅手卷上。全图高潮起伏,富有节奏变化。每一段以家具、屏风隔开,自然巧妙。 

教师提问: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不苟言笑?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人物所处历史背景的了解,体会主人公政治失意,颓唐无奈,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细节分析,人物的衣饰线条、颜色。家具陈设、乐曲舞蹈再现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思考:通过对韩熙载生平与绘画作品的全面了解给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该怎么样欣赏一幅绘画作品?(社会学式鉴赏方法)

风俗画:

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的人物绘画。社会风俗画的出现是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在艺术上得以反映。

作品《婴戏图》《货郎图》《纺车图》欣赏。(板书:风俗画)

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赏析。

思考探究: 这么长的画卷画了些什么内容?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想表达什么?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

1.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包括连片的茶楼;酒肆;饭馆;以及汴河上的拱桥;以及各色人物,有小商小贩;街头卖艺者;贫民和乞丐;游方和尚,占卜算命者;旅馆老板;工匠,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2.结构严谨,繁而不杂,多而不乱,段落分明。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3.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人物:线条短促,简练。城楼:

线条慎密、整齐。船只:线条细密,结构严谨。

自主探究:比较历史人物绘画与风俗人物绘画的异同?你喜欢哪一种类型?师生一起总结出共同特征:回归当下,关注生活。

(四)文人情怀

文人画: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唐寅《秋风纨扇图》赏析。(板书:文人画)

中国绘画中的“笔墨”,代表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和内蕴丰富的民族文化情结,提倡通过干、湿、浓、淡等笔墨变化,使中国画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西学东渐,多元交流

肖像画:专指描绘人物形象的绘画样式,有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之分。中国人物肖像画讲究“写真”,更强调“传神”。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明代陈洪绶的《咏梅图》和清代郎世宁的《乾隆戎装出猎像》。

以线造型的传统画法与明暗晕染的西洋画法比较。

教师提问:如何看待多元文化?

学生回答。

教师提示:博古通今,博采众长。

元代曾鲸的《张子卿像》,大量吸收了民间画师的技法;少线描,多晕染;吸收了西洋画的写法;把“透视法”变为所谓的“凹凸法”。

法国布歇《中国皇帝上朝》,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衷与向往。

(板书:肖像画)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鉴赏,使学生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图像之美,认识中西绘画艺术的共融共生,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六)课堂延伸:当代水墨人物画

《都市上空·日落》《汶川,挺住》《都市人物》

特点:

(一)注重内心的情感的传达。

(二)注重个性的表达。

(三)回归当下,关注生活。

写意——表现风格的泛化,“原创”“未完成性”“留白”与文人画追求的精神不谋而合。

(板书:当代水墨人物画)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作品,了解的它的基本分类和发展脉络,学会了去分析和鉴赏美术作品,当代的人物绘画离不开对传统绘画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请同学们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代绘画,也请同学们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去发现我们身边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活动设计新颖独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充满思考和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足之处是学生课前预习不够深入,影响课中发挥,可能是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