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初探(二稿)

(2021-03-14 19:39:3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日志

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初探


 

望江县第二中学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研究”经安徽省电化教育馆2018年评审立项后,课题组在现场开题论证及先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扎实的县域范围内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括报告、论文、案例、课例、方案、制度等在内的丰富的研究成果,初步探索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范式建构与实施路径。本研究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促进一定区域内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引领县域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意义。

一、以在线课堂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远程美育课程教学模式

    课题组陈婧老师即是在线课堂的主讲教师。每周一上午,她都在本校主课堂授课,三个农村教学点分课堂的孩子们在助教老师的协助下同步听讲、同时互动。她还利用在线课堂设备进行智慧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互功能。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打通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输出的通道,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带到偏远农村孩子的面前,解决了偏远农村学校艺术师资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除望江县第四小学外,望江县第一小学、望江县第三小学也都建有在线课堂主课堂,分课堂覆盖了全县多数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美术、音乐、英语等。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师生分离、生生分离的环境下,采取线上同步教学的方式实现了线上交流与线下研讨相结合,辐射带动了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

二、以艺术教师个人网络空间为主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个成员建设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空间形式有博客、微信公众号、网易云平台、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大家各自将平时研发积累的优质教育资源上传到个人空间,不断扩大个人空间的影响力,吸引县内艺术教师和学生关注我们的空间,做到彼此互相关注、互为粉丝、经常互访、共享资源。课题组项文远老师还为大家建立了共享资源云平台,网址为http://114.99.47.186:5000/用户名:keti 密码:123456  。在这个平台,同样有我们积累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区域中小学艺术学科公开示范教学展示模式

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后在望江县第四小学、望江县第二中学、望江县杨湾中心学校、望江县赛口初级中学举办了四场县域公开示范课教学展示活动,授课教师全部为我们课题组成员,其中包括两场新媒体新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活动邀请全县中小学美术、音乐学科教师参加观摩学习研讨。另外,我们还在公开示范课活动期间举办信息技术讲座培训,对参加活动的县内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四、区域优质艺术教育资源送教送培模式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生命线。本课题研究始终立足课堂、反哺课堂,力求打造精品课堂、魅力课堂,促进学校和教师内涵式发展。我们一边举行县域公开示范课教学,一边对艺术教育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直接送教送培上门,并与乡村学校教师开展“城乡联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结合教育脱贫攻坚,我们开展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美育送教活动。两年多来,受到课题组送教送培的学校有鸦滩中心学校、鸦滩初级中学、雷池中心学校、雷池初级中学、赛口中学等。活动引起县内主流媒体关注,望江文明网、“望江教育”公众号等媒体多次推文报道。

五、区域常规性艺术展演活动模式

艺术教育教学成果主要以展演的方式呈现,通过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组织师生同台演出,引导学生学会观看、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所带来的艺术美感,直接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锻炼提高了我县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使我县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朝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目标迈进。我们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以美化人、以美铸魂,培育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刷亮生命底色,让他们与美相伴,向美而行。20205月至9月,课题组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其它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利用节假日举办了二十场师生“有美有术画望江”系列采风写生活动。其间,师生足迹踏遍全县各乡镇,用真情绘就了一幅幅家乡美丽动人的画卷。国庆期间,我们举办了“有美有术画望江”师生美术作品展;音乐学科方面,我们组织了多场师生同台汇报演出活动,受到家长和社会一致好评。

 

六、“艺术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共同体”模式

一个人单打独斗可能走得快,但要走得远,需要有一群人。做课题研究本来就是一群要求上进的志同道合者的抱团成长,而我们这个课题还不一样,不仅我们课题组是一个“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共同体”,我们还要带领全县艺术教师组建更多这样的共同体,为全县艺术师资的职后指导、职后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构建一支“有情怀、有底蕴、技艺精、方法好、能创新、善融合”的学科教师队伍。在我们课题组的影响带动下,各成员帮助县内学校组建了六个“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共同体”,涉及九个乡镇三十余所学校,课题组成员与各共同体教师实行结对帮扶。加入共同体的教师除了常规学习、研究外,还有一项硬任务,就是每人每学期至少购买阅读两本专业书籍,在每学期举行一届的读书报告会上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七、艺术师资区域内交流轮岗模式

县域内中小学艺术师资交流轮岗,我们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我县支教政策进行,鼓励城区优秀艺术学科教师到偏远农村学校支教。现在教师职称评聘,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从教经历,我们城区有许多教师主动要求到农村学校支教,实现交流轮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