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望江县第二中学
|
课名
|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
|
教师
|
陆正启
|
学科
|
美术
|
年级
|
高中一年级
|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本课教师和学生应用了智慧课堂移动终端类——平板电脑,应用了电子课本、电子白板、相机、聚焦、选择、画笔、板擦、互动、在线作业平台等功能。智慧课堂是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而出现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师生之间在线互动,学生在线提交作业,教师在线评析作业。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学生对新鲜事物保持高度热情,对智慧课堂美术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
在复习前课、教师提问环节(’”-’”),教师通过互动-提问,学生在线答题,自动生成答题报告;在鉴赏意象艺术作品环节(’”-’”),教师通过电子课本、本地资源库调集资源,并利用聚焦、选择、画笔、板擦等功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方式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在课堂作业测评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平台发布作业,学生在线答题在线提交,教师在线评析作业,反馈及时。总之,美术课堂应用新媒体新技术,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它能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好互动,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遗补漏,大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精准度,使传统课堂的教与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
智慧课堂的智慧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资源利用、教学成果评价等方面。学习者完全置于网络环境下,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使一对一的网络教学成为现实,教师能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变化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反馈,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等都完全处于透明可视、可感状态,利于学生开展自主、自助式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建者。
|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不应局限于在课堂上对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而是应把新媒体新技术作为工具,主要用于课前、课后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及创新发展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通过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的改变,其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及师生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出创设新型的教学结构,即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注意运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将逐渐由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显性行为,转向在课外表现出的以教学设计为主的隐性行为,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从而适应高中美术新课标要求,促使高中美术与信息技术由学科整合走向创新发展,完成美术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避免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出现不当之处,比如时间要集中,选择要适当,信息要适量,要坚持唯有效而用之。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我们就要用足、用好。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在目前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美术课程内容都适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比如部分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教学环节等(当然也提个建议:希望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能逐步改善这一现状)。新媒体新技术课堂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倚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学生该观察时,我们应该让学生观察,该动脑时我们应该设计好自己的问题,该动手时我们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不能让新媒体新技术代替了学生的动手,学生该表达时也要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新媒体也代替不了必要的板书和教师的示范。新型的教学结构注重探究,但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的行为,是教师的积累,为了更好地检测,教师需要制定学生探究能力的测评目标,以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