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培养“空间观念”落到实处——读《跨越断层,走出误区》第三章心得体会

(2021-03-25 15:48:59)
分类: 读书心得

作为数学老师,大家经常抱怨学生空间观念差,那么空间观看不见、摸不着,空间观念究竟是什么?又该怎样培养?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呢?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仍是数学不可动摇的基本内容。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一、直观演示,发展空间观念

曹培英老师指出: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与“触”,也就是要加强视觉直观,观察是一种有思维积极参与的感知活动,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空间观念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组织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想象,将几何静态与几何动态结合起来,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想象几何图形的变化,从而深化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使几何图形的表象更明确与清晰。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剪、移、拼,把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这一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空间感知,空间观念得以建立与发展。

三、空间想象,培养空间观念

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思维活动,想象是更高层的空间观念的表现,在第一学段,一般是先操作再想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一般为先想象再操作验证。

教学《观察物体》时,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摆一摆,尝试着作出判断,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跟随曹培英老师的解读,继续学习核心词,不断在课堂中践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