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名县金池中学:公立学校遭变卖,孩子求学成难题
核心提示:国有资产是中国每个老百姓的资产,行政性国有资产更是政府必须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所形成的资产。特别是学校、医院等行政性资产,既有使用价值又有经营价值,而且明显带有资源的垄断性。
家长投诉:公立学校变私塾
近日,大名县刘先生反映,此前在县城购买住房时,就考虑到孩子的上学问题,最终选定了离学校近的一个小区。本想着今年9月孩子符合上学年龄就能顺利入学,没想到原本既定的公立学校竟然变成了“私塾。”光是每学期的学杂费就收4800元。对此,刘先生疑惑:“既定的公立学校,咋又变成私立的?”并且,当地的不少附近的居民对此都提出了质疑,认为公立学校变私立不对。
记者调查:资金落实不到位,政府贱价卖学校
据记者走访调查,大名县金池中学(原为名隆实验学校)。实际上是五年前由大名县政府投资8千万元人民币开工建设的。期间,由于和其西侧的小区名隆世家(现为红郡豪庭)同时建设,导致资金紧张而不能如期完工。但由于前期已经开建,县政府也适时想出了以“拍卖名隆世家(现为红郡豪庭)土地款”来完成金池中学既定工程的方案。但无奈名隆世家(现为红郡豪庭)开发商交不起钱,而政府投资的学校资金也迟迟不能到位,进而导致该学校建设工程一拖四年,迟迟不能投入使用。而后经过多方协商,学校建设问题得以解决,也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大名县政府却以4500万元的低价将学校出售给了私人。原本的义务教育也随着学校社会属性的变质变成了每学期每人按4800元的标准收费。因此,使得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另外,根据走访得知,大名县金池中学的法人代表白银素系大名县志诚学校徐新忠的妻子,大名县志远学校校长徐露的母亲。其一家在当地不但创办了多家私立学校,而且其学校的很多在职教师存在无证任职的情况。
群众呼声:民生工程变敛财,求学难题谁来管?
公立学校是如何变成个人私塾的?政府在决定变卖公有资产的时候是否征得群心民意?大名县金池中学作为私立学校又是否取得了办学资质?变卖学校的4500万元又流向了哪里?面对这一系列的疑问,政府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及时站出来澄清事实,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呢?
学校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建设,出现资金问题,县政府考虑到通过被收购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展该县教育广度、深度,有效带动全县教育水平,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还可盘活不良资产的方案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将惠众的社会公共项目演变为个人敛财致富的工具,从而造成数以万计的孩子求学困难,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来源~人权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