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179期 微课《对偶句的魅力》教学设计【唐亚丽名师工作室】
(2019-01-05 18:55: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精品课程 |
微课《对偶句的魅力》教学设计
——《美丽的集邮册》句式赏析
教学内容:
学习赏析《美丽的集邮册》一文中的对偶句式。
教学目标:
1、认识对偶句的特征,了解对偶句的表达效果。
2、练习仿写对偶句。
教学重点:
了解对偶修辞的基本知识,学习运用对偶修辞,追求语言的整齐美、节奏美和音韵美。
教学难点:
理解对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微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美丽的集邮册》一文,感受文中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2、学习了《美丽的集邮册》一课,相信大家一定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壮丽河山深深感染,文中那一行行整齐而富于变化的句子,将祖国美丽迷人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读来琅琅上口,使人身临其境。这种效果的产生,得益于文中大量对偶句的运用。
二、品析:
1、请看文中这句话: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我们一起观察,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发现了吗?上下两句话字数相同,都是8个字。“苏州园林”对“布达拉宫”,都是名词;“玲珑俊秀”对“壮丽巍峨”,都是形容词,分别描写了“苏州园林”和“布达拉宫”的显著特征。
他们词性相对、结构相似、意义也对称。
象这样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方式,就叫做对偶。
2、在《美丽的集邮册》一文中,这样的对偶句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这句话中,“西双版纳”对“桂林山水”,“有”对“藏”,“迷人的月色”对“动人的传说”,这也是一个对偶句。
3、请看这个对偶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看万里长城绕群山飞舞,
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朗读对偶句时,高低、快慢、轻重都应有变化,以突出“对”的音韵美。读这组对偶句时,上半句声音高亢,下半句则音调舒缓。这种抑扬顿挫的变化,有助于彰显对偶句的独特表达作用。
4、我们再来一个对偶句。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这组对偶句中,“登”对“游”,都是动词;“庐山”对“黄山”,是浏览的具体地点;“瀑布”对“云海”,都是名词,“飞腾”对“扬波”,分别是对“瀑布”和“云海”样子的描绘。
下面,我们也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仿写一组这样的对偶句:
登(
),看(
);
游(
),看(
)。
出示对偶句的表达特点: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对偶句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语言整齐、语句匀称、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作文中,自然、恰当地运用对偶句,可以使两个相对的语句对比更鲜明;可以使两个相近或相关的语句互相映衬、补充,意思更加完善。
三、拓展:
1、对偶句因其独特的表达作用,被历代文人墨客频繁使用。
2、出示于谦的故事:
(一代名臣于谦小时候聪明好学、能文善诗。有一天,于谦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不慌不忙地回答:“狗嘴何曾出象牙。”和尚听了,虽吃了哑巴亏,却对于谦的才华啧啧称赞。)
3、小结:吃了哑巴亏的和尚反而称赞小于谦,就源于对偶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在感受对偶魅力的同时,学习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