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古诗词四步曲
张丽侠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的痕迹在纸上用图画、线条等形成发散性的、可见的图示结构。在具体语文课堂实践中,思维导图学习法是指在学生对文本自主认知的基础上,运用简要符号、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再现出对文本认知的个性思维成果,同样,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就是将古诗词学习转换成直观而具有儿童特点的图文并茂的图示,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通过近一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很自如的将古诗词内容理解提炼,用关键词和图示来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思维导图学古诗课堂操作框架流程图:
http://s16/mw690/0076pHIXzy7noBfIKnRef&690
这个框架流程图,既可反映思维导图学习法的一般课堂操作模式,又可体现每一环节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方面的侧重训练点。
一、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对学习文本首先应该有个整体上的感知。上课伊始,要求学生自主读古诗一到两遍,自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这个环节里特别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导他们用心去读书,自主学习。从作者及写作背景入手,去学习古诗词。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句概括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于一体。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汇报,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再读古诗,理解词句。
根据儿童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学习古诗,首先要从理解字词开始,当对诗中重点字词理解之后,结合字词及写作背景,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古诗句,不要求千篇一律,只要能够说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就行。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长期坚持,对学生学习古诗词,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三.精读古诗,画思路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思路图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独特而富有个性地体验文本,搜集整理信息,建构文本认知体系,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推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最终形成优秀的个性学习品质。
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结构的核心。学生在对古诗文的大意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细读一到两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化、多样化思维成果。将知文本、识背景、懂意图、汲精华、悟情感、生感受、得收获等不同层次的理解,运用简要符号、图形、表格、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开放性地表达,体现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阅读、绘制思路图的过程便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它利用“左脑+右脑”的“全脑”思考模式来展现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大脑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经历对古诗词的初步感知阶段时,古诗中的各种信息会迅速集中于中枢神经,学生此时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转化,通过对比、筛选、概括、整合,提炼出材料的中心,然后动笔完成思维导图,这正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四、品读古诗,体会感悟。
学生在理解古诗、画思维导图、展讲思维导图、提炼核心内容之后,对古诗词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了,那在这个时候,学生肯定有很多自己独到的感受和体会,那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有很大的提升,通过谈感知体会,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先前的文本理解上升到了更高一层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说,是思想的升华。
我深深感觉到,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后, 课堂上,学生的眼睛亮了,手动起来了,思维活跃了,我想,将枯燥无味的读读背背变成写写画画,学生全员参与到了学习中,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必定是高效的。
http://s14/mw690/0076pHIXzy7noBiVpw15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