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片段教学设计
(2025-06-30 21:44:27)《春》片段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辨析春风图中所刻画的景物,分析其特点;
2、分析本段写作角度的独特之处——从触觉、味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刻画春风;
3、学习在写景文章中运用不同感官刻画景物。
4、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本段写作角度的独特之处——从触觉、味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刻画春风
教学难点:学习在写景文章中运用不同感官刻画景物
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春》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从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来描写春的,请同学们一起回答绘春这部分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我们着重学习了生机勃勃的春草图和五彩缤纷的春花图。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往后学,去看一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图”。
同学们,我们知道花呀、草呀,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那么风呢?有没有同学说一说你对风的感觉呢?
答:有时候凉爽、有时候寒冷。
答:我没见过风,但是当树叶吹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来了。
非常好,这位同学知道从其他景物的变化去感知风的存在。那么,朱自清又是怎样描写无色无味的风的呢?我们带着这种疑问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同学们,读完这段下来,你对作者笔下的春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温暖
温暖,还有吗?在春风吹拂下的景物和动物又有什么特点呢?
芳香、婉转
好的,我似乎听到了很多的答案,那么一起去文中找一找吧。
(三)深入理解
刚刚听到有同学说到“温暖”,请问哪句话让你觉得春风是如此的温暖呢?
杨柳风在这里是指春风,春风吹面不寒,说明温暖;春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我们都说母爱是亲切的、温暖和伟大的。所以这句话体现了春风的特点——“温暖”(板书)
好,大家感受一下,我们刚刚说了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这里却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风写得如此具体可感的,如何化虚为实的呢?
答:感觉
刚刚听到了有同学说感觉,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走了,再具体一点,触碰的感觉叫作
答:触觉
非常好,触觉(板书)
作者正是动用了人的感官的感觉来写春风的,后文还有不同的感觉的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找到了的请举手。
好,请你来回答一下。
答: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答:这里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香。
非常好,这句话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醉人芬芳(板书)。你闻,原本无色无味的风里带着什么味道?新翻的泥土,还混着点青草味儿,还有花的香,现在你觉得风还是无味的吗?是香甜的。这是从其他景物的特点,用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芳香。
好,继续往下看。
答: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答:用了听觉,写出春风的婉转、悦耳。
非常好,你听,听到了什么?听到了鸟儿的叫声,婉转动听,和清风流水应和;听到了牧童的短笛声,嘹亮而清脆,这是多么悦耳的一首乐曲啊,所以作者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悦耳。
当然,这句话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感觉是?
视觉(板书),繁花嫩叶,是不是只能看得见呀,你看,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它们高不高兴呀?非常欢悦非常兴奋。所以这句话也通过视觉写出了春风的欢悦(板书)。
四、课堂小结
你看,原本无色无味无形、抽象的风,在作者笔下,却是有声有味、具体可感、形象生动。你觉得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答:细致的观察。
如果没有作者对春风吹拂下这些景物细致的观察,是刻画不出这么美妙的春风图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获得实际感受。那么,观察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吗?
观察的时候要动用我们的感官,用眼睛、鼻子、耳朵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朱自清先生正是综合运用人的多种感官的感觉,从多角度去观察不同的景物,才为我们谱写了一幅生机勃勃、诗情画意的春风图。这也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真听真看真感受,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描写,将笔下的人物、事物、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五、 课后作业
小作文:请动用感官,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一种你喜欢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