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案
(2025-06-29 17:02:11)8.《时间的脚印》教案
【学习目标】
1.
2.
3.
【课时安排】
【学习过程】
一、学习任务一:观赏脚印
1、屏显: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作家高士其在这首《时间伯伯》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时间”化身为一位旅行家,用它的双脚丈量每一个时代。时间伯伯的旅行有趣吗?它的脚印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先和它一起去甘肃张掖,瞧一瞧时间伯伯留下的脚印吧。
2、播放张掖七彩丹霞的视频。
张掖丹霞介绍:张掖市的丹霞地貌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地貌与外力共同作用的影响。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由层状红色砂岩、砾岩、页岩、泥岩等沉积岩组成。从构造上讲,丹霞地貌经历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并产生了大量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通过地壳运动,沉积岩层露出地表。流水侵蚀、风化和崩塌等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观赏和之前的预习,同学们知道课文中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岩石对时间的记录,也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二、学习任务二:梳理脚印
1.这篇文章在形式上很特别,有许多单句独立成段。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单句,并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引出下文岩石记录时间的具体说明。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是对重点内容的提示。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启下,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出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
......
小结: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或者标示层次的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2.结合对上述单句的综合分析,梳理课文结构。
明确:可以把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1一4段):引出话题一一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一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3.通过课文梳理,我们发现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三、学习任务三:探究脚印
1.课文的第二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用大量的笔墨展现岩石被破坏而逐渐形成泥沙的过程,这是为什么?
明确:为下文岩石的生成做铺垫,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置于一种宏观的视野之中,体现了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1)厚度和顺序:
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2)历史痕迹:
记录了地壳的活动;记录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录了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四、学习任务四:品味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明确:“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一篇有艺术性的说明文,除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还会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本文在描写岩石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句、比喻句,请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进行品析。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时间的脚印》,理清了文章思路:先引出岩石是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再具体说明岩石如何记录时间(厚度、顺序、历史痕迹)。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准确严密的特点(如“大约 3000 到 10000 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中“大约”一词),又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展现出生动形象的一面。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科学探索的精神,认识到岩石对了解自然界与史前历史的重要价值,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六、布置作业
1、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一、文章结构
1.
2.
3.
二、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例“大约 3000 到 10000 年……”
2.生动形象:拟人、比喻(如“时间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