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促智慧融合(二)——范晓兰名师工作室简报第137期

标签:
教育 |
分类: 工作简报 |
读书分享,促智慧融合(二)
2018年12月25日,范晓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范晓兰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在附小教师阅览室进行了第二次阅读沙龙活动。
杜老师介绍道:“《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于永正老师用幽默的语言为广大教师揭示语文教学的真谛,字字珠玑,耐人寻味。管建刚的《我的下水文》则记录了这位作家型老师20年来的百余篇散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要想教好语文,先用文字为自己打底。”
在杜老师的带动下,参会的老师们也畅所欲言,纷纷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的点滴心得。郑小青老师喜欢读诗,她介绍了《诗意的方式过一生》这本书,她说:“我们要用诗意的方式审美生活,用诗心装点课堂,用种种美好的意境融化孩子们的心。”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范晓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核心成员田园老师热心地工作室集体阅读的《和孩子们一起聊书吧》这本书推荐给其他老师。她从书中找到了许多有效有趣的方法,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外书,爱上阅读。
徐玮华老师独辟蹊径,她从比较阅读的角度为大家介绍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她将颇为相似的书中主人公阿莱和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进行类比,认为他们看似异于常人,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嘲笑周围的“聪明人”。
《中华文脉》在汪静老师的娓娓道来中走进大家的视线。中华文脉,以大唐为盛,而长安,便是绕不过的一个地理坐标。这本书中对长安盛世的描摹,对唐诗的解读,值得每一个西安人去细细品味。
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刘瑾老师对《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赞赏有加。她呼吁教师们解读文本时,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像雷夫老师一样,关爱学生,站在儿童的角度审视课堂。心中有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最后,杜萌萌老师特意挑选了《观书》这首古诗朗读给大家,希望每位青年教师都能与书籍晨昏相伴,把书籍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与好书相伴,与智者同行,一个下午的活动时间转瞬而过,每一位老师都在这次读书沙龙活动中受益良多。
范老师最后对这次活动总结,她呼吁更多的老师加入读书沙龙活动,用书香浸润自己的教育人生。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愿读书,成为我们诗意的生活方式;愿读书,成为我们温暖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