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读书心得体会
(2018-04-18 11:10:01)分类: 读书心得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从我的经历和感触来讲,个人觉得家庭教育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几年我阅读了几本关于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的一本,名字叫做《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好,因为很多家长因为不懂孩子,给了孩子错误的爱,导致了很多的亲子问题。
其次吸引我的是作者。梁旅珠,北一女,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宾州大学硕士。女儿2010年获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七所美国名校青睐,儿子2011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
一个育有如此优秀孩子的家庭教育,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接着我看到了作者写的:关于教养,父母千万不要做的32件事。这32件事,其实也就概括了本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
我先认真的看了这32条,发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和我在小学老师生涯中的学生教育,发现本书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列举几条:
1.“规矩”一再地不被遵守就不叫规矩了。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规范要求,父母说一就不二,才有办法建立威信。想想我们从小给孩子立好规矩了吗?
2.教养孩子时,不要喋喋不休。用语精简、到位,孩子一定会听到。碎念、唠叨只会降低自己发言的分量,孩子觉得烦,就会顶嘴或充耳不闻。想想我们多少父母都被孩子称为“唠叨”?
3.时代一直在变,家长不宜事事以自己当年的情形来当标准。对孩子说教,最好花点精神,了解社会现况与青少年文化。想想我们多少父母还在对孩子说:“我们小时候……”
这本书的正文,是由作者回答了来自父母提问的45个问题和来自学生提问的9个问题,年龄跨度从学龄前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成年,问题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方方面面。作者先是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然后总结出了“教养指南”和“您可以这样做”两个小栏目,对解答进行了概括,让读者可以懂得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同时明白你可以怎么做。
书里有一个关于黑脸白脸的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书里是这样阐述的:有些夫妻会协调两个人的角色,一个人扮白脸,一个人扮黑脸,可能是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不过,许多人误以为黑脸就是严厉、固执,出手、动口责罚的人,而白脸则是好言劝慰,或者替小孩阻挡惩罚的人,其实不该是这样。
我认为所谓的黑脸、白脸,应该定义为黑脸是真正的执行者,而白脸则是比较消极的角色。担任白脸角色的大人,并不是应该顺着或维护孩子的意思,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在庞大的压力下,不必那么全然的害怕、绝望。比如,当爸爸已经骂得很凶的时候,妈妈就先保持安静,不能让孩子觉得有人会帮他说情,有人可以作为他的靠山,他完全不需要惧怕责罚。而是当妈妈看到双方快要失去控制,或者小孩也快到临界点时,再插手处理,不过处理的方式依然要顺着另一半的意思,但要说一些下台阶的话,例如:“好啦,爸爸讲的话,你都听清楚了,现在去洗脸,好好想一想。”让小孩能暂时脱离痛苦的状况。
相信很多人看了作者这样的描述,都能真正明白了怎么做黑脸,怎么做白脸。
当然,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回答,这里不能一一尽述,感兴趣也可以来读一读这本书。
回到我说书的主题:懂比爱重要
因为喜欢这样一句话叫:心比长相好,懂比爱重要。所有对懂和爱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因为读了《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所有感悟到懂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最后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思考和心得:
“懂”是了解、是尊重、更是私下里花心思,去琢磨透对方的心思的结果,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以对方为出发点,懂偏重于内在。“爱”更偏重于自身需求,我喜欢、我需要、我不能没有你,于是表达于付出、追求,爱偏向于外在行动。就教师而言,最常听到的是对学生说:我是为你好。那至于学生需不需要,认不认同,则完全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更应去读懂学生,和学生融洽沟通,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孩子的心里话才会说给老师听,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学生,给他们更好的建议,学生受益了,这才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
懂学生的教育才是对真正的人的教育。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感受到爱,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今天我的说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