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精品课程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85~8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圆的认识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在我们的生活中哪儿又圆的影子?(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圆的影子。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画圆。
我觉得要认识圆,就必须先画一个圆,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说说你们第一次用圆规画圆,感觉难吗?
介绍用圆规画圆(定点、定距离、转一圈)请画得优秀的同学介绍要注意的地方。
2、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
(1)在圆中这个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叫什么呢?请你自学课本
(2)交流说说什么叫圆心——圆中心的一点;通常用字母O表示, 什么叫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通常用字母R表示
(3)通过自学课本,你觉得还有哪个概念也非常重要?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通常用字母D表示
3、按要求画圆
(3)你是用什么来决定你画的圆是在左边还是右边的?用什么来决定圆的大小的?
4、深入探究: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圆个部分名称,到底他们之间有没有蕴藏着更深层的规律呢,想不想来动手研究一下?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
(1)要求:1、当研究有了新发现,别忘了把它写在学习纸上,一会儿我们来交流。2、有了发现后先在小组内讨论,想想怎样把我们的发现介绍给别人,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
(2)小组探究,教师巡视(同学们,刚才老师和大家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探索过程,但说句心理话,我们光顾着研究也不行,还得善于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交流,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对不对?)
(3)老师从各个小组中收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发现,如果你的发现经不起推敲,那就是有问题的,我们来看看这些发现好吗?
(4)分析推理,论证规律
1、我们来看第一条发现,这个小组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有道理吗?
亮出你的观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2、在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有道理吗?就这个发现,你还有什么补充意见的?有什么新的想法?
3、就是在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也是一样长的。(非常好的发现,很善于联想。这样,就请你去上面,把你刚才那个新的发现补充进去)
4、第三条发现很特别,只有几个字母d=2r, r=(1/2)d,请同学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发现,你们是怎么得来的?
5、不过就这条发现,老师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都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这条直径(纸片的圆的直径)是半径(黑板上的圆的半径)的2倍吗?是否还得加些什么?直径是半径的2倍,他的前提是什么?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这节课你学习的怎么样?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小结
圆的认识同步练习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
2.(
3.(
4.在一个圆里,有(
5.(
6.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
7.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8.在同一圆内,所有的(
二.判断。
1.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2.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
3.在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4.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三、选择题。
1.圆是平面上的(
①直线图形
2.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①一定是圆的半径
3.圆的直径有(
① 1
四.按要求画圆。
1.半径是2厘米。
2.直径是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