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波名师工作室【第6期】
陕西省小学数学韦小波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陇县教学研究室 韦小波
为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的小学数学名教师队伍,使名师真正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并以此有效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陕西省教育厅“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为指导,以充分发挥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教学研究能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主旨,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博客研修、主题沙龙、专家引领为主要研修形式,通过自主研习和集中研修,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努力培养成员逐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并努力建设充满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数学教师成长的乐园,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定位及目标
定位: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交流为主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
目标:1、工作室将围绕陕西省“三级三类”教师培养的总体目标,遵循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通过开展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精准帮扶、校本研修有效地推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力争形成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群体。
2、通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和刻苦研修,并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使工作室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个人师德修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省内外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良好的口碑。
三、工作措施
(一)不断修炼,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1、加强学习,提升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名师身上具备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谦逊和蔼、热情亲切、淡泊名利,既有很高的学识水平,又有着很好的个人修养,这些品质的养成需要工作室成员开拓眼界,读书养情。为此,工作室将把读书作为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要求是:
(1)、读书要做到“广、专、实、深”,“广”即读书范围要宽,不仅读教育教学专著类,还要广泛涉猎各种优秀图书杂志,博学广记;“专”即围绕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习教学基本功。认真研读教材,提高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实”即要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去阅读相应书籍;“深”即要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类书籍,把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2)、做到必读书籍和自选书籍相结合,每年必读书籍2本,自选书籍不少于2本。(3)、制定好读书计划,做好读书笔记,每周写一篇读书感悟,发布到工作室博客上。
(4)、定期集中活动时,汇报自己阶段读书感悟。
2、聚焦课堂实践,炼磨名师专业功力。
名师之“名”,首先在于课堂教学。工作室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
(1)、工作室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认真搞好课例研究。以优质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磨制精品课”活动,以“同课异构”和“一课多磨”为主要形式,让工作室成员深入磨课的过程,领悟成熟教师的课堂风格和课堂调控艺术,提供高质量的观摩课、研究课,组织教学策略研讨,举行课堂教学能力的全方位展示活动,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促使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特色。
(2)、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并通过在活动中的主动上、评课,在指导、交流中提升自己对课程、教材、教法等的理解,磨炼名师专业功力。
(3)、充分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并领悟同行及专家们的先进经验,积极与专家们交流,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努力寻找到突破的路径,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坚持总结提炼,提升理论素养。
写作应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读书要写导读和读后感,交流要写交流提纲,观摩要写观课收获,教学要写教学反思,研究要做探究发现记录,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随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撰写教学随笔,提高教研能力。开展“每日一记”,养成随时随手积累,练笔习惯。定期举办室内联合论文、杂记、叙事、心得等评选,督促鼓励工作室成员提高写的能力。
(二)、做好专业引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工作室力争做好“技能型引领”,即以成员丰富经验和先进技能通过示范和帮扶,引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承担示范授课和传帮带的责任。
专业引领的内容,包含三方面:一是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理论和教师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内容;二是要站在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高度,通过不同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本学科的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引领教师关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三是成员要不断总结自己丰富的职业技能经验,通过示范课、听课、评课、微课教研等同伴互助式的活动,引领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发展。
1、参与指导本地区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带头上示范课、带头参与听评课、带头做专题讲座、带头开展研修活动等,在教研活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每位名师年内带徒弟不少于2人,指导每位学员上不少于两节的研讨课、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总结或论文。
3、开展“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精准帮扶”等活动,工作室将积极开展各种送教、送陪活动。选定陇县曹家湾镇中心小学、温水镇中心小学等为主持人定点帮扶学校,带领工作室成员定期赴该校开展学科交流,教研指导,示范观摩等活动,力争使该校的教研教改、质量提升、教师培养工作有较大的起色。
(三)、开展专题研修,提升自身品味。
教科研是软实力,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名师工作室生存的重要依托。工作室在实用性原则下,选择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待解决的、带有普遍适用性的问题,具体研究课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并围绕这一课题开展小专题研修,围绕小专题,开展相关理论学习、讨论交流、课堂实践、课例积累、论文总结、成果展示。将研修的专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理论、研读课标、吃透教材、钻研教法、驾驭课堂5种能力。
要求各成员对专题进行更深入持久地关注,以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工作室也将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人人参与其中,以科研促教学,提升专业能力,并争取成员有更多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四)加强工作室管理,搭建成长平台。
1、进一步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室章程,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健全成员月汇报检查制度,中期考核制度,年度奖励制度,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规范管理及评价奖励。
2、加大对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把工作室建成和谐融洽,阳光满怀,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研修团队。
3、培养工作室成员好资源共享分享的习惯,使工作室成为数学思想集散地,教学方法交流场,教学资源快递中心。
4、建好工作室公共博客、微博,加强各栏目内容建设。工作室成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科研活动,加强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博客这一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身专业发展渠道。工作室成员要坚持经常进入博客圈,坚持围绕教学和研究写博、读博、评博,使交流成为现实,达到团队共进的目的。
5、建好个人研修成长档案。记录好成员个人成长研修过程,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计划;学期2节公开课(工作室内1节,其他层面1节),30节听评指导课;1个主题的专题讲座;结对1个青年教师;发表或获奖2篇论文;脱稿交流读书感悟心得;承担一次工作室活动主持;记好“滴水集”记录每日一得;教学设计、反思(每月一篇)、读书感悟、随笔、教育前沿文章等(每月一篇);每人有一项小专题实验。
6、加强与其它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的联谊互动,进行共同研讨、实行思想互通,提升共赢。
7、加强成员与外界资源的对话,适时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行家)进行专题指导,组织成员外出考察培训学习。
总之,我们将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砥砺前行,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教理学法的研讨厅,从教心得的宣讲台,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研成果的接生房,名师骨干的加工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