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文阅读赛课实践与体会

(2018-05-01 15:34:05)
分类: 论文荟萃

            群文阅读赛课实践与体会

                                                           兰若曦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成都市是开展群文阅读较早的市,现在已经拥有群文阅读方面的国家级课题。

201710月—11月,成都市举办了2017 年“文轩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代培)活动。比赛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理解新教材的整体思路,落实新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理念,深入倡导学生的广泛阅读,促进单篇教学和群文阅读的有机结合,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位,培养阅读素养,促进教师的教材解读和重构能力的提高。我先后参加了彭州市片区赛、彭州市决赛和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举行的总决赛。最终获得总决赛一等奖。

在近两个月的实践中,我收获良多。现从文本选取与教材说明、议题确定、教学设计与磨课、我对群文阅读的简单认识这几个方面谈谈体会。

 

一、   文本选取与教材说明。

(一)  文本选取

我采用的群文阅读1+X模式是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课内的一篇在议题的生发上占主要作用。本次选取的课内文章为《昆明的雨》,这篇课文是2017新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的课文。也是首次选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的课文。本单元将四篇不同类型的散文集中在一起,意在在学生面前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在抒情散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品味欣赏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思,培养审美情趣。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质朴、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选取昆明雨季中有代表性的寻常事物和普通的生活场景,记下自己青年时代在昆明的生活足迹,展现雨季中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倾诉着对昆明雨季中人事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他即使身处艰难岁月,依然抱有对生活的热爱。

在此基础上,我又选择了两篇内容风格类而不同的散文:琦君的《桂花雨》

和林海音的《秋的气味》。

《桂花雨》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故乡中秋前后的“桂花雨”和“摇花乐”,描写了桂花的美态,展现童年的快乐和质朴的乡情。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童年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这篇文章有人教版、苏教版、完整版等几个不同版本,本次选取的是人教版版本。这一版本较完整版删去了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段落,保留了核心内容:描写桂花,母亲送桂花,我摇桂花几部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精当的阅读文本,更符合群文阅读的要求。

《秋的气味》作者回忆了秋天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各种气味如水果的清香,炒栗子的甜香和烤肉的肉香,记述了买水果,吃烤肉等场景。虽都是平凡事物和生活琐事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诚朴的人情之美。在字里行间让读者领略到老北京的秋天弥漫在美食的醇香里,充满着烟火味,更充满着人情味。

(二)  教材说明

新版部编教材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去获得阅读经验,强化阅读方法,进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八年级注重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注重教师二度开发教材,重视教材中的突出特点,采用如“1+X”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单元结构采用双线组织,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又强调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

二、   议题确定。

议题的确定可以从很多角度,本次议题的确定主要是从三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角度。

这三篇文章中写到的如美味的菌子、房东母女送来缅桂花、母亲送桂花、我摇桂花,炒栗子、烤肉等,是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人事物。每一篇中的事物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季节特征。其中的人事也展现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三篇文章都通过回忆来表达了怀念之情。他们难以忘怀的除了哪些事物的滋味香气外,更多的是这些人事物中所蕴含的动人“情味”。(“情味”一词,出自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情:情趣、情意、情怀等,味:味道、滋味、趣味等)而三篇文章中最打动人心的也是一个个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的情趣、人情的美好……因此,我将“生活”、“情味”作为议题的核心。

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时候,往往会被其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美妙滋味、动人香气所吸引,而忽略掉作者想表达的其他更丰富的情感。如果能以这三篇文章为材料,引导学生去深入品鉴,感受这些情味的动人与美好。一来可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这类描写生活日常的散文时,透过有鲜明的地域、季节特征的事物和普通的生活场景去体察其背后所蕴含的种种情味,这样能更全面、深入领会文章的丰富意蕴。二来,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去热爱生活,多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事物,发现生活中的动人情味。三则还可以在写作上给学生以启示:写作并非高大上的东西,写作的材料更是俯首皆是。以生活中平凡的人事物为材料,抓住其特征,展现其中的美好情味,一样能写出拥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文章来。

基于这些原因,我将“平淡的生活,美好的情味”确定为了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

 

三、教学设计与磨课。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前后易十几稿,从最初的把握情感、找出典型人事物发现他们的平凡,进而赏析情味。到后来的集文成册,为之取名环节的加入;紧扣文本得出怀念和情味一词的由来。再后来的加入探究人事物的不同特征环节,到最后加入的:同中求异,析手法环节,深入探究群文的类而不同。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修改都是紧密结合实践展开的:上课、备课组磨课、修改、再上课……如此循环往复,最终确定教学设计。现将教学设计附录于下。

一、导入。

设问导入。

二、把握情感、寻找典型人事物。

(一)速读浏览文章,用一个词概括,三篇文章都抒发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明确:(    

(二)寻找典型人事物。

篇名

  人事物

《昆明的雨》

 

《桂花雨》

 

《秋的气味》

 

(三)思考:

1、三篇文章在选择描写的人事物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2、三篇文章中的事物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作者难以忘怀的到底是什么呢?试着用《昆明的雨》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明确:(       )

三、品情味,析写法。

(一)赏读群文,品情味。

1、品情味之美。

篇名

情味之美

《昆明的雨》

《桂花雨》

《秋的气味》

 

2、集文成册,为之取名。

将今天所学的三篇文章集结成册,为这本册子取一个名字。

(二)同中求异,析手法。

比较下面三组人事物,分析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人事物

写法之异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烤肉的店家

 

我和德熙雨天酒店小酌、顾客烤肉店吃烤肉

 

菌子、水果

 

这些人事物所承载的情味不同,作者在同样的表现手法的使用上也有所不同。

四、课后写作,书生活之情味。

选取一些生活中平常的人事物,写一篇文章展现其中的情味,抒发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注意抓住人事物的特征和恰当使用表现手法。

五、推荐阅读与课堂小结。

(一)推荐书目:

汪曾祺《人间草木》、《人间滋味》   琦君《桂花雨》     林海音《两地》

(二)课堂小结。

朗诵小诗与课堂小结。

平淡的生活,美好的情味

四、   我对群文阅读的简单认识。

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

挖掘出文本的价值。特别是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要注重去挖掘课内一篇的语文价值和人文思想价值,综合考量,再选取角度确定议题。

议题的确定应兼具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避免上成板块复习课或思想政治课。

群文阅读课要特别注意结果的生成和学生的集体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的作用,允许学生发散思考,顺势而而导,生成结果,完成集体建构,凸显议题价值。

以上是本次群文阅读赛课的实践与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