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设置悬念
(2018-04-29 21:54:04)| 分类: 教学实录 |
《记叙文阅读之设置悬念》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认识悬念,品析设置悬念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掌握品析设置悬念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品析设置悬念的方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相传清朝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去给一个朝廷官员的母亲祝寿,别人都带去了很贵重的礼物,可纪晓岚两手空空且去得较晚,他慢条斯理的当着文武百官吟起了他的祝寿诗。诗的第一句是这样的——这个女人不是人。(演示幻灯)
生:大笑。
师:语音刚落,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气氛非常紧张,朝廷命官更是一脸不高兴。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来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演示幻灯) 听后大家转怒为喜,博得了满堂喝彩声,这哪里是在骂人,明明是在捧人。
就在大家笑容还没有完全消去的时候,纪晓岚又来了第三句——儿子个个都是贼。(演示幻灯)气氛再一次紧张起来。 眼看命官就要发作,纪晓岚又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庆寿辰。(演示幻灯) 哦,原来“贼”的言外之意是个孝子,纪晓岚再一次博得了满堂喝彩。
同学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很有趣、好笑、充满悬念……
师:是啊,正是这充满悬念的写法让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分析在小说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什么叫“设置悬念”?
生:埋伏笔,倒叙……
教师演示幻灯片:
设置悬念就是把事情的结论或结果放在前面写,设立一个“关卡”,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引起读者的深思。
师:悬念的设置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在文章的中间,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个悬念,也可以有多个悬念,但设置悬念,必须解开悬念,悬念在前,解开在后。刚才那首诗有几个悬念?
生:两个。
生:不好,没有悬念,平铺直叙,不吸引人,不曲折,不生动。
学生讨论发言。
师: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师: 也就是在利用人们“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读者,通俗的说就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师归纳:设置悬念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一般是先设疑后释疑,产生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我们今天着重分析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
中是这样设置悬念的。
下面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我的叔叔于勒》看看这篇文章。
生,小组讨论,总结:《我的叔叔于勒》在开头作了必要的交代后,用父亲的一句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制造了悬念。
生(边将小组的讨论成果板书边说):先写盼于勒→设置悬念
再写见于勒→悬念推向高潮
结尾写躲于勒→解开悬念
师:悬念可以加强叙述效果,但只有那些能使读者感兴趣的事件的结果和片段,才适宜用倒叙追本溯源。在许多情况下,悬念往往与巧合、误会等表现手法结合使用,令文章峰回路转,曲折生动。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篇文章《项链》,看看作者又是怎样设置悬念的(演示幻灯幻灯片,出展示原文)。
师:请同学们先理清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想项链——借项链——丢项链——买项链——赔项链
师: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生(齐读): “晚会的日子到了,她得到极大的成功。她比一般女宾都要漂亮、时髦、迷人。不断地微笑并且乐得发狂。一些男宾都望着她出神,探听她的姓名,设法使人把自己引到她跟前作介绍。连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和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地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得意于自己容貌的胜利,得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得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她什么都不顾虑了。”
师:舞会后的结局出乎意料,那就是下文要写的什么情节?
生:丢项链。
师:我们叫它——
生(众):悬念!
师:文中有两处暗示,你们发现了吗?
生:一处是“不断地微笑并且乐得发狂”,二是“她什么都不顾虑了”。
师:从小处暗示的,我们叫它小悬念。主人公玛蒂尔德最后才知道那借来的项链是赝品。这样一个意外的结局,令人哭笑不得又发人深省。这是一个意外,这个意外来得突然,就是大悬念。
师:今天我们就莫泊桑的两篇小说中悬念的设置进行了一些分析,我们发现,恰当的设置悬念,不但能小说情节更加曲折生动,跌宕起伏,还能极大的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适当的采用这一手法,给文章增色。下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