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川书跋

标签:
国学文化历史古籍 |
分类: 金石书法 |
简介:
《广川书跋》是宋代董逌著录金石碑帖并鉴赏点评之作。全书共十卷,其中前五卷跋先秦至汉之钟鼎铭文、石刻,后五卷跋魏、晋、南北朝、隋至唐至北宋书迹,共二百二十六则,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赏鉴著作。此为明代吴宽丛书堂红格钞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该书前五卷为金石跋尾,首三卷记三代古器凡五十六条,卷四、卷五记秦汉金石凡三十七条,小计九十三条;后五卷为法书碑刻之跋,卷六为三国至隋代碑帖凡四十二条,卷七、卷八、卷九为唐人碑帖凡六十三条,卷十为五代至宋仅十三条,小计一百一十八条。合计二百二十一条。其成书较早,记述颇丰,论述精当,且书中所涉不少作品今皆不存,故其史料价值颇高,至其辨真伪、订源流、求旁证,都相当严谨。
《广川书跋》中数次提及“秘书郎黄伯思”和“黄伯思学士”,可知董逌在秘阁供职时与黄伯思相友善。其时,黄伯思以古文名家,奉诏于内府集古器考真伪。两人相商榷、通有无,亦是政、宣年间文物鼎盛之时的文人乐事。此即四库馆臣“道在宣和中,与黄伯思均以考据赏鉴擅名”之说之由来。故而《广川书跋》与《东观余论》两书,在内容与体例上都有相似之处;不同处则《东观余论》偏重于法帖,而《广川书跋》于金石与法书碑版并重。
董逌(音yu),字彦远,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北宋藏书家、书画鉴定家。靖康末,官至司业,迁徽猷阁待制,以精于鉴赏考据擅名。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孝宗读书。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