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猿
标签:
国学文化历史古籍 |
分类: 戏曲小说 |
简介:
此《四声猿》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即《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此为明末书坊大城斋刊本,内含版画四幅,卷后署:長樂鄭振鐸藏書。
《四声猿》是指:其一《狂鼓史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凰得凤》: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ji)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
徐渭是明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行奇,遇奇,诗奇,文奇,画奇,书奇,而词曲尤为奇”;其人格及艺术精神在当时及身后都获得了普遍的赞誉。杂剧《四声猿》被汤显祖誉为“词坛飞将”,祁彪佳评其中之《玉禅师》云:“迩来词人依傍元曲,便夸胜场。文长一笔扫尽,直自我作祖,便觉元曲反落蹊径。”
清初邹漪总结说:“明南北剧不下数百家,唯徐文长《四声猿》称独步。” 均充分肯定了《四声猿》杂剧为“明曲之第一”
的翘楚地位。实际上,徐渭的人格精神及创作不仅实际地规范了晚明文学的发展,对清代杂剧的影响也至为深远。清代杂剧创作以自喻性为标志的文人化特征、有意通过易装书写表达创作主旨的题材策略、注重真幻相生的关目设计以及自由开放的体制形态等,都与清代作家对徐渭的精神认可与创作接受息息相关。郑振铎说:“给最大影响于明、清的杂剧坛者,则为徐渭。”
徐渭(1521年—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序: 「四聲猿引 西陵澂道人」
跋:「澂道人」「磊砢居居士」「西子湖濱顛頭陀槃譚」「西寧子長公跋」「雙柏碞學人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