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标签:
国学文化历史古籍 |
分类: 哲学经学 |
简介:
此《论衡》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全书共三十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招致篇)。主要阐述了作者无神论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社会上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进行了批判。此为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缺卷二十六至三十),宋孝宗时期浙江刊本。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
现存《论衡》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85篇了。因为《论衡》一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哲学家。著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只有《论衡》保存下来。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框21.4×14.6厘米,10行20至22字。书前内封题:第二巻第十三葉脱/逸以昌平官本挍合之亦/復同盖搨出之時板失而/尓非後来逸者也,钤印:「宮内省/圖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