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标签:
财经教育时评时尚文化 |
铁皮石斛资料简介
一 前言
铁皮石斛( Dend robi um of f ici nale Kimura etMigo) 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由于长期无节制的采挖,加之本身繁殖率低,自然资源枯竭,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品种。野生铁皮石斛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二 生物生态学特性
铁皮石斛(学名):也称铁皮兰、铁吊兰、里树草,云南俗称黑节草,茎圆柱形,高15~50厘米,粗0.4~0.8厘米,基部稍有光泽,具纵纹,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鞘短于节间,常与节间上部留下环状间隙,褐色,鞘口张开。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鲜品茎直径0.3~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黑绿色,叶鞘灰白色。气微,嚼之有粘性。叶鞘带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6.5厘米,宽0.8~2厘米,顶端略钩。总状花序生于具叶或无叶茎的中部,有花2~4朵;花淡黄绿色,稍有香气;萼片长1.2~2厘米;花瓣短于萼片,唇瓣卵状披针形,长1.3~1.6厘米,宽0.7~0.9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近上部中间有圆形紫色斑块,近下部中间有黄色胼胝体。开花期可持续4~6月。
特征要点:茎直立,圆柱形,粗壮,具多节;叶二列,纸质,厚实,矩圆状披针状或椭圆形,短宽,先端钝并且多数钩转,叶片正面深绿色,叶片背面灰绿色并有紫色斑点;基部下延为抱茎鞘,叶鞘常为紫色或具紫斑,老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间留下1个环状铁青色的间隙。以云南广南地区野生铁皮石斛为代表,即俗称的“黑节草”。野生的铁皮石斛大多分布在云、贵、川等地的山区。主要生长于上述地区的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和岩石缝隙中。
铁皮石斛多分布于海拔近千米的山地半阴湿岩石上,一般均能耐-5的低温。出现叶片掉落枯死,与寒潮带来的-2低温无关,也与煤气、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昼夜温差太大等因素有关。只要其茎干和根茎未枯死,可望春暖后重新萌发,但应控制浇水,防止出现烂根。
花期多在春季。它的花形与卡特兰有些相似,主要作盆花栽培。耐低温能力都比较强,越冬温度可低于5或更低,一般在棚室内栽种不易受冻害。它夏季不喜欢太高的温度,在炎热的夏季往往停止生长,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生长充实的假鳞茎,需在秋末冬初时节给予 2周至3周的适当低温,只有经过这一低温过程的刺激(约5左右),方可促成花芽的分化。若温度不够低或低温时间不够长,未能满足其对低温的要求,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导致其花芽较少或开花不整齐。花芽长出后,应保持白天20至25、夜间15左右的棚室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易引起花蕾脱落。它要求光照充足,春、夏、秋三季,遮光量控制在30%至50%之间,光照充足才能形成大量的花芽。浇水宜用微酸性至中性水,忌水中会有太多的钙、镁等矿物质。春、夏和初秋要求充足的水分供应,中秋以后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浇水量要随之减少,直至完全停止浇水。可于叶片尚未变黄开始减少浇水,随着叶片的发黄脱落进一步减少,到叶落尽时停水。在华北地区,停水后需保持室内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免假鳞茎干缩,如果室内过分干燥,可每隔1周至2周向盆内浇水一次。要求有流动而新鲜的空气,怕闷热。棚室加温建议用电热线或电热取暖器,可避免煤气中毒,还应增加通风和光照。
三 主要用途
石斛是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润喉明目,延年益寿的功效。中药石斛种类繁多,基源复杂。其中铁皮石斛为名贵品种之一。本草 :“霍山石斛,干之而不槁,口嚼之且无渣滓,味浓而富脂膏,益胃益液,却无清凉碍脾之虑,确为无上妙品。” 铁皮石斛是中国药典2收载的品种。
四 栽培技术
(1)环境要求
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选择合适的环境是栽培成功的一半。
铁皮石斛应选择在海拔800~1600米左右,湿润冷凉的环境中种植。生长适温15~30,生长期以16~21更为合适,夜间温度为10~13,昼夜温差保持在10~15,最佳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幼苗在10以下容易受冻,一般铁皮石斛在5以下开始落叶。铁皮石斛栽培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较适宜,忌干燥、积水,特别在新芽开始萌发至新根形成时需充足水分。以夏秋遮光70%、冬季遮光30~50%为宜。光照过强茎部会膨大、呈黄色,叶片黄绿色,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2)设施要求
设施要求:铁皮石斛由于对环境要求较高,需在设施环境中种植。搭建简易竹木框架大棚和钢架大棚皆可,但一定要保证棚内通风良好,并设有内外遮荫网。若资金充裕、长期栽培铁皮石斛可考虑建设钢架大棚,使用寿命长,修缮率低。塑料膜根据资金、保温、使用寿命,选择12~15丝的皆可。
苗床建设:地栽:棚内所需土壤充分在太阳下晾晒,并用辛硫酸做杀虫处理,杀死在土壤中残留的害虫及虫卵。在棚内用砖或石头砌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的苗床,长度视地形而定,上铺一层5~10厘米厚的碎石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最后铺一层厚约10~12厘米,发酵过的树皮或木屑、椰壳、蔗渣、腐熟的落叶或苔藓作栽培基质,苗床与苗床之间保留40~50厘米宽的通道,以便日常栽培操作。
床栽:可根据资金情况搭建宽约1.2~1.5米,高80厘米左右的竹制或钢架的苗床,苗床间配有40~50厘米宽的通道以便日常栽培操作,也可搭建钢制活动苗床,床宽和高与固定苗床相似,但只需留一个通道,以增加棚内利用率。苗床底层铺一层10~12厘米发酵过的树皮、碎木头、木屑、椰壳、蔗渣、腐熟的落叶或苔藓作栽培基质。
推荐床栽,因为床栽比地栽透水性好,具有苗床中不宜积水造成铁皮石斛根部腐烂,减少蜗牛、蛞蝓、地老虎等地生虫害等优点,有利于石斛的健康生长。
若考虑长期栽培,栽培基质选择很重要,堆积发酵过的树皮、碎木头及木屑耐腐蚀性,与苔藓、蔗糖渣和腐烂的树叶等相比透气性好,且始终呈半腐熟状态,较适合铁皮石斛栽培使用,是比较理想的栽培基质。
(3)移栽定植期管理
定植:选择无病、健壮、大小均匀的苗进行定植,将处理好的按每丛3~5株,株距10厘米、行距13厘米的规格种植于基质上,定植时以基质根部完全覆盖为宜,栽种过深,基部的叶子容易腐烂引起病害,栽种过浅,根基部生长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新根、新芽的生长。
也有农户选择采用扦插、高芽、分株等方法进行栽种铁皮石斛,此类方法在大黄草类药用石斛的种植栽培中将详细讲述,但此类繁殖方法,存在种源难寻、历时长、发展慢、成活率不能保证等问题,在铁皮石斛、齿瓣石斛这俩种已经形成产业化种苗生产的石斛类型中不推荐使用。
光照:栽种初期光照应该控制在1000~13000Lux为佳,遮光率在70%左右,此时幼苗还比较柔弱,根部吸水能力较差,光照太强易出现脱水情况。
温度:定植已经驯化好的苗,对温度的要求不像瓶苗那样严格,一般温度不低于10度,无霜、无雪的情况下都可以栽培,但快速生长的适温为15~30度之间,一般选择春天、夏、秋三季定植,避免在冬季栽种。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以80%为佳,基质要“间干间湿”即浇上时基质要湿透,但保证当天基质可呈“干”的状态。切不要浇上过量,使基质总是处在潮湿状态或者基质中有积水,此种情况很容易烂根、死苗。若空气中相对湿度太低,开采用叶片喷雾、地面洒水等形式来补充水分。水的PH值在5左右为好,不要超过6.5,碱性强(配合>7.5)的水不利于植株生长,甚至会使生长恶化。
化肥:定植3天后可喷洒一次低浓度的百菌进行病害预防。定植一周内比宜施肥,一周后,慢慢有新根长出,可使用1~2次氮、磷、 钾配比为10:30:20浓度为1克/升的高磷钾肥促其生根。
(4)生长期管理
光照:铁皮石斛生长期光照应控制在15000Lux左右,此时夏秋倆季晴天遮光应在70%左右,冬春倆季在50~30%左右,根据光照的强度实时调节。
温湿度:铁皮石斛在16~21度,昼夜温差在10~15度时,茎的生长湿度最快。空气相对湿度早晚应保持在80%左右。若干燥,温度达30度以上时,必须每隔1个小时喷雾一次,每次30秒左右,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棚内通风良好。冬季温度低,应减少给水量,只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即可,尽量在太阳升起时浇水,杜绝页面带水或者基质内有积水过夜,以免产生冻害。
肥料: 春季或新芽初期,轮换每周喷施一次氮、磷、 钾配比为30:10:10浓度为2克/升高磷钾肥和一次氮、磷、 钾配比为1:1:1浓度为2克/升的平衡肥,提高苗的生长速度,但要苗徒长。生长期,每周喷施一下氮、磷、 钾配比为1:1:1浓度为2克/升的平衡肥,根据生长情况,若叶态黄,苗体弱则中间补施氮、磷、 钾配比为30:10:10浓度为2克/升的高氮肥;若叶态浓绿,茎杆细长则中间补充1~2次氮、磷、 钾配比为15:20:25浓度为克/升的平衡肥。
生长后期,采用喷施氮、磷、钾配比为1:1:1的平衡肥和15:20:25的高磷钾肥交替使用,在采收前2个月停止施肥,也可配合使用农家肥上清液或者采用缓释肥代替喷施叶面肥。
日常管理
除草:因为温湿的环境,苗床基质上常会滋生杂草,直接与石斛竞争养分。必须随时除草,一般情况下,石斛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间,除草时将长在石斛株间和周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除去,在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修枝:每年春季发芽前或采收时,应剪去部分老枝和枯枝以及生长过密的茎枝,可促进新芽生长。
翻蔸:石斛栽种5年后,植株萌芽很多,老根死亡,基质腐烂,易被病菌侵染,使植株生长不良,故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进行分株,另行分株,另行栽培,以促进植株的生长或增产增收或者重新栽种新的种苗。
采收和加工:采收铁皮石斛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每年11月之次年3月)进行。秋季石斛的新茎逐渐成熟,生长减慢,叶片发黄掉落,植株逐渐进入休眠期,待叶片落光或偶尔茎尖还留有1~2片叶子的时候要适时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剪切枝条,剪刀要快,剪口要平,以减少养分散失和利于伤口愈合,特别注意茎基部要留下2~3个节,以利于植株越冬来年新芽萌芽时养分供给。
铁皮石斛一般粗加工为枫斗(铁皮枫斗), 鲜草晾干后,除去叶片及膜质叶, 剪切整理成10厘米左右的茎段置锅内,在盖了灰的炭火上(保持80度左右)缓缓烘软后,手工搓揉使成螺旋形,再入锅内(降温50度左右烘烤定型)部分完整留有根须(龙头)和茎尖(凤尾)且长度适中的铁皮石斛加工成枫斗又称为“龙头凤尾”,被认为铁皮石斛中的极品。注意避免高温烤,以免影响产品质量。铁皮石斛鲜茎或者枫斗也可提供给有能力的企业深加工。
病害防治:目前石斛类植物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煤污病、软腐病、叶锈病、疫病等。
黑斑病
该病在3~5月发生。症状为嫩叶上出现褐色小斑点,斑点周围黄色,逐步扩散成大圆形斑点,严重时在整个叶片上互相连接成片,直至全叶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一般发病前期或者雨季之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预防和控制,或用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若有植株发病应及时清除病残,集中深埋或者烧毁;发病时使用20%戊唑醇(或者其他三唑类农药)2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煤污病
病症及流行时间:该病常在3~5月或多雨天气发生。症状主要是整个植株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灰状的黑色粉末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0.3度石硫合剂喷雾1~2次进行防治,效果较好,但使用石硫合剂时应注意天气变化,雨天或阴天不能使用。
炭疽病
病症及流行时间:该病常在1~5月发生。症状主要是叶片上出现深褐色或黑色病斑,周围有由内到外成圈状的黑色斑纹,严重时可使茎干、新株受感染。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20%戊唑醇2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软腐病
病症及流行时间:该病通常在5~6月发生。症状主要是植株茎干水渍状由上往下软腐而腐烂,造成死苗,尤其幼苗生长期更为突出。
防治方法:雨季禁止植株基质积水或者植株带水过夜,减少氮肥使用量,用高磷钾肥或者追施0.05%硫酸钾等肥料增强抵抗力,发现病株立即连其周围基质一起清除,严重时用农用链霉素600倍液和扑海因1000倍液混合喷洒。
叶锈病
病症及流行时间:该病通常在7~8月多雨季节发生。首先受害茎叶上出现淡黄色的斑点,后变成向外凸出的粉黄色疙瘩,最后孢子囊破裂而散发出许多粉末状孢子,危害严重时,使茎叶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种植地块不能过湿,雨后及时排水,根据情况减少覆盖物,促进根系通风透气;严重时用粉锈宁800倍液喷洒页面,每隔5~7天喷洒1次,连喷3次。
疫病
病症及流行时间:病菌在病株或以卵孢子等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或水滴低溅传播,潜预期短,3~5天左右。该病发生早晚与降雨早晚及次数、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多雨、高湿(85%~95%)时易发病且较为严重。喷水、通气差加重病害发生。气温低于25,连续阴天或阴雨后晴易流行该病。该病常使植株幼嫩部分腐烂,丧失商品价值。该病使植株上部心叶基部发生水渍状褐色腐烂,并向叶尖端扩展;该病引起茎呈水渍状褐腐,病重时使茎的1/3~1/2烂掉。
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盆中不积水、温室湿度控制在80%左右时防病的重要方法;及时清除病残体;病土病盆及时处理,不可再利用;铁皮石斛应单置一棚种植,不可与其他寄主(如凤梨等)相邻种植或同置一室。发病初期喷药,叶心病部涂药,不可以滞留药液。常用药剂有72%克露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近几年来,石斛种植区的疫病对石斛种植的危害较大,有的种植点甚至出现整个地块植株全部感染该病死亡的情况。因此前雨季应特别预防此病害,一旦发生及时防治。
虫害防治
危害石斛的害虫主要有石斛菲盾蚧、蚜虫、蜗牛、地老虎等,主要危害幼芽或叶片表面,吸食汁液,咀食叶片,影响幼茎生长,传播病害。
蚜虫
主要危害新芽和叶片。5~6月为蚜虫猖獗危害期,当嫩株茎尖上出现蚜虫时,可选用克蚜敏600倍液或者70%吡虫啉2500倍喷洒,每隔5天喷洒1次,连喷3次。
蜗牛
蜗牛在云南地区南部1年可多次发生,以雨季危害较重。虫体爬行于石斛植株表面,舔食石斛茎尖、嫩叶,舔磨成孔洞、缺口或将茎苗弄断。防治方法:选择晴天的傍晚,将蜗克星或梅塔颗粒撒于种植床上下,1~2天内不宜浇水,药剂用量应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使用。亦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石斛菲盾蚧
该虫寄生于石斛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叶片枯萎,严重时造成整株枯黄死亡。同时还可引发煤污病。5月下旬是其孵化盛期,可用敌杀死1000倍液喷洒或1:3的石硫合剂进行喷杀,效果较好。已形成盾壳的虫体,可采取除老枝集中烧毁或人工捕杀的方法防治。
地老虎
该虫在云南南部可常年发生,以春秋季节危害最重。其在傍晚和清晨食铁皮石斛的茎基部,造成石斛死亡。早春或者初秋使用辛硫磷2000倍液灌施预防;或者清晨露水未干时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防治。
红蜘蛛
红蜘蛛是夏季高温期发生的害虫之一,也称叶螨,食性杂,危害广,主要危害叶片和肉质茎。以成若螨群集于叶片上刺吸汁液,并吐丝结网,初期沿叶脉出现黄白色似针尖状斑点,迅速发展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大斑,使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或破坏,蒸腾作用增大,植株严重失水,使叶片变黄或红色,严重时造成叶片焦枯、落叶和死亡现象。 红蜘蛛性喜干旱,当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繁殖最快,1年发生7——8代,一般在5月上、中旬发现中心虫源,6——7月和8——9月为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
(1)晚秋及早春清洁棚内及周边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源,特别是在春季无草时,对螨类有显著抑制作用。
(2)用肥皂泡水喷洒叶片两面,形成一层薄膜,可防止和减少螨类寄生。
(3)释放捕食螨 利用捕食螨来捕食红蜘蛛等病虫害就是“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技术,释放人工饲养的捕食螨来控制红蜘蛛为害,是目前防治红蜘蛛的最有效的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之一,运用捕食螨防治害螨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能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铁皮石斛的农药残留量。
目前,铁皮石斛种植的方法通常采用有:
1、贴石栽种法
选择阴湿林下的石缝、石槽有腐殖质处,将分成小丛的石斛种苗的根部,用牛粪泥浆包住,塞入岩石缝或槽内,塞时应力求稳固,以免掉落。或将小丛石斛种苗直接放入已打好的窝内,然后用打窝时的石花均匀地将基部压实,以风吹不倒力度,将基部和根牢固地固定在石窝内即可。若是在砾石上栽培,其办法是将种苗平放在砾石上,然后用石块压住种苗中下部,基部、顶部裸露在外,仍以风吹不动为度。如栽放种苗的地方有石灰尘,应用水冲或湿布擦净,以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石面四周种植石斛,可用钻子打一小窝,事前应踩好鲜牛粪,鲜牛粪中可参入30l的磷肥,加水踩混,稀湿度以手捏之手指缝中不留水为度,将石斛种苗紧紧贴住小窝,准备好牛粪搭在石斛种苗茎的中下部,使种苗牢固地贴在石头上,种苗的顶部和基部都要裸露在外。
2、贴树栽种法
在高山阔叶林中,选择树杆粗大、水份较多、树冠茂盛、树皮疏松、有纵裂沟的常绿树(如黄桶、乌柏、柿子、油桐、青杠、香樟、楠木、枫杨树等),在较平而粗的树干或树枝凹处或每隔30~50cm用刀上砍一浅裂口,并剥去一些树皮,然后将已备好的石斛种苗,用竹钉或绳索将基部固定在树的裂口处,再用牛粪泥浆(用牛粪与泥浆拌匀)涂抹在其根部及周围树皮沟中。为防止风吹动和雨水冲刷,一般应用竹钉钉牢或用竹篾等绳索捆上2圈梆牢,以固定石斛须根和植株于树干或树丫上,使其新根长出后沿树体紧密攀沿生长。在树上栽种时,应从上而下进行。已枯朽的树皮不宜栽种。
3、荫棚栽种法
将小砾石拌小量细砂(焦泥灰和细砂),作为宽40cm,长120cm,高17cm的高畦,将石斛种苗分株后栽于畦内,密度以20×20cm一窝,在上面盖7~10cm厚的细砂或小砾石,压紧。畦上搭1.7米的荫棚,向阳面挂一草帘,以利调节温湿度和通透新鲜空气,并经常保持畦面的湿润。
浇水
栽植初期先放在阴凉阴凉并有散射光处,仅向叶面上喷些水,勿向盆内浇水。约10~15天后,待萌发出新根后两移至阴棚下养护。生长季节浇水要干湿相间保持适度干薄饼肥水。生长旺盛期树每天浇水一次,干旱季节和炎夏还需经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要注意通风良好。冬季休眠期应少浇水。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
温度
刚移栽的组培苗对水分很敏感,缺水则生长缓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喷雾过多则渍水烂根,温度高、湿度大时还易引发软腐病大规模发生。移栽后一周内(幼苗尚未发新根)空气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开始发新根,空气湿度可保持在70%~80%。种植畦干湿交潜有利于发根长芽。忌强光直射,春秋两季早上可见阳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处,其他时间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风的地方。越冬温度保持在8~10即可。
施肥
由于石斛类为气生根,因此要喷施适宜的叶面肥作为营养液,以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利早发根长芽。叶面肥可以选择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腐植酸类等,以及进口三元复合肥和稀释的MS培养基等。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发生后开始喷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长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喷3‰的三元复合肥等。生长地贫瘠应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后,以氮肥混合猪牛粪及河泥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用花生鼓、菜籽饼、过磷酸钙等加入河泥调匀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修枝
石斛生长地的都闭度在60%左右,因此要经常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以免过于荫蔽或郁闭度不够。每年春天前发新整时,结合采收老茎将丛内的枯茎剪除,并除去病茎、弱茎以及病者根,栽种6~8年后视丛蔸生长情况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铁皮石斛的附主选择与选地整地
铁皮石斛为附生植物,附主对其生长影响较大。石斛既不同于粮食作物,也不同于其它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是靠主根、侧根、须根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而石斛则是靠裸露在外的气生根在空气中吸收养份和水分,粮食和其它作物的载体是土壤,石斛的载体是岩石,砾石或树干;即石斛的附主既可是岩石、砾石,也可是树干等。
若选择铁皮石斛附主(生产地)为岩石或砾石时,则应选砂质岩石或石壁或乱石头(有药农称之为“石旮旯”)之处,并要相对集中,有一定的面积,而且阴暗湿润,岩石上生长有苔藓(有药农称之为“地简皮”),周围有一定阔叶树作为遮荫树的地方作为发展石斛附主进行生产。
若选择树干为附主时,则应选树冠浓密,叶草质或蜡质,皮厚而多纵沟纹,含水分多并常有苔藓植物生长的阔叶树种为附主发展石斛生产。
若选择荫棚栽培石斛,则应选在较阴湿的树林下,用砖或石砌成高15cm的高厢,将腐殖土、细沙和碎石拌匀填入厢内,平整,厢面上搭100~120cm高的荫棚进行石斛生产。
石斛通常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用地栽方法是不能成活的。如把石斛栽培于大树干上或石缝中需3~5年后才能旺盛生长,见效缓慢。因此,研究石斛的驯化栽培方法,筛选适合石斛生长的基质对石斛资源恢复相当重要。若将生长在大树干上或岩石、石壁、石缝及石砾等环境中的石斛移到地面驯化栽培时,必须具备其适宜的栽培基质。经实验研究,现己对8种石斛人工栽培基质出进行了比较筛选,结果表明锯木屑及石灰岩颗粒是最优的栽培材料,为石斛新附主选择,发展石斛生产开拓了新路。
本实验研究的试验材料为金钗石斛试验苗(采自贵州赤水市长沙镇)。
栽培用的基质为:洋松的锯木屑;木质中药渣;直径1cm以下的石灰岩颗粒;5cm以下的砂页岩石碎块;石灰岩颗粒加锯木屑;河沙;碎砖块加锯木屑;稻壳。
试验方法与处理:用高约20cm的旧木箱和砖块切成大小约1200~1330平方cm的方格,内盛试验处理的各种基质,于3月初各栽种石斛苗1kg。设重复3次(稻谷壳处理重复2次)。
管理方法:主要在4~9月每半月洒施一次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的复合营养液。11月连根拔出,抖掉根部基质后,测定产量,并观察和分析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各栽培基质处理大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与锯木屑栽培的作比较,除石灰岩颗粒、石灰岩颗粒加锯木屑2个处理外,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据观察,锯木屑栽培的石斛一直生长旺盛;石灰岩颗粒及其加锯木屑的2个处理也较好;木质中药渣栽培的石斛前期生长较好,但后来随着中药渣的腐烂,出现生长停滞、根系腐烂;砂页岩碎块基质的石斛根系生长较缓慢,是造成产量低的原因;其它基质栽培的石斛则一直处于生长不良状况。
从上研究可见,石斛驯化栽培首要因素是必须提供其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锯木屑因其疏松透气,又能保持水分及肥料,适合根系生长的要求。石灰岩颗粒加适量锯木屑或单纯的石灰岩颗粒也不失为石斛栽培的较好基质,特别是在长江流域禁伐区,锯木屑来源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石灰岩颗粒则是石斛栽培的良好材料。另外,稻壳虽似与锯木屑差异不大而易得,但其实际保水能力极差;河砂栽培石斛也很难长根,均不宜作栽培基质。
2、选地整地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品种对质地的要求,栽种石斛时要先进行地块整理,其基本要求是:在大块的岩石上栽种石斛时,应在石面上用钻子按株、行距30×40cm的间距打窝,窝深5~10cm左右。打的石花放在石面上(留着压根之用),在石面较低一方打一个小出水口,以防积水引起基部腐烂,打窝时应保护好石面上其它部位的苔藓。在小砾石上栽种石斛时,将地内杂草、杂枝除去,预留好遮荫树,将过多过密的小杂树清除,以利增加透光程度和太阳的斜晒力度。此外,还可选择适宜场所进行树栽、墙栽、盆栽,或种于石缝、岩壁及其人工栽培基质上进行石斛种植。
铁皮石斛的繁育技术
繁殖技术
石斛的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即种子繁殖石斛种子极小,每个蒴果约有20000粒,呈黄色粉末状,通常不发芽,只在养分充足、湿度适宜、光照适中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生长,一般需在组培室进行培养。不过尽管石斛繁殖系数极高,但其有性繁殖的成功率极低。
2、无性繁殖
(1)分株繁殖: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以3月底或4月初石斛发芽前为好。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萌芽多的1~2年生植株作为种株,将其连根拔起,除去枯枝和断技,剪掉过长的须根,老根保留3cm左右,按茎数的多少分成若干丛,每丛须有茎4~5枝,即可作为种茎。
(2)扦插繁殖:在春季或夏季进行,以5~6月为好。选取三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取其饱满圆润的茎段,每段保留4~5个节,长约15~25cm,插于蛭石或河砂中,深度以茎不倒为度,待其茎上腋芽萌发,长出白色气生根,即可移栽。一般在选材时,多以上部茎段为主,因其具顶端优势,成活率高,萌芽数多,生长发育快。
(3)高芽繁殖:多在春季或夏季进行,以夏季为主。三年生以上的石斛植株,每年茎上都要萌发腋芽,也叫高芽,并长出气生根,成为小苗,当其长到5~7cm时,即可将其割下进行移栽。
(4)离体组织培养繁殖:金钗石斛可采用下述方法组培快繁试管苗。将金钗石斛的叶片、嫩茎、根经常规消毒后,切成0.5~1cm作外植体,采用MS和B5作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植物激素如NAA(0.05~1.5mg/L)、IAA(0.2~1.0mg/L)、6-BA(1.0~5.0mg/L)等不同激素组合的多种培养基,培养基pH5.6~6.0,培养温度25~28,每天光照9~10小时,光照强度1800~1900lx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19天后,茎叶处出现小芽点,约1个月后,小芽伸长,尖端分叉,2个月后,小芽长成高约2.0~2.7cm,具4~8个叶片的试管苗。而叶片和根的切段无变化。并发现,在培养基不同配方组合中,MS比B5基本培养基对生长速度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