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蒂与爷爷观后感

(2022-10-05 11:15:16)
                                                                      海蒂与爷爷观后感
                                                                                  ——从细节处看待人物性格与解读
前言:我很早就开始整理自己喜欢和经典的电视剧的影碟,多年来已经藏了不少了,一日,想起来童年时代看过的一部动画片,但是不记得名称了,只记得一个故事梗概:一个小女孩被亲戚送到爷爷家里,最好给大户人家做了伴读,大户人家的小姐,腿不能动。她喜欢偷偷地将白面包藏起来,因为黑面包很硬,老人咬不动。里面还有一个牧童。我将这个词条录入后搜索,弹出来的答案是《阿尔卑斯山的小女孩》另外出现了一部电影的名字《海蒂与爷爷》。今天是2022年的10月3日,今天早晨下了一场大雨,很大。大的让我感觉到处湿漉漉的,昨天下午和晚上带着孩子观看了海蒂与爷爷这部电影(德国拍的)今天就想起来似乎应该写点东西了。我很少写影评,也不大喜欢读别人的影评,根据历史经验,对待一个人物的评价,没有一个恒定的结论,因为客观的评价首先应该放在所处的环境里面,或者未来的世界环境里面。彼时,一楼的走道里邻居为儿子结婚,音响很震耳,而我在阁楼里面,不,应该说在我的书房里面写下这篇观后感。
正文:我们从人物分析和环境对比来欣赏和领略这部电影吧。
人物分析:我们还是先来评论影片的非主要人物吧,他们分别是:克拉拉的奶奶,海蒂的爷爷,克拉拉的爸爸,小镇的教师 ,克拉拉家的医生。
克拉拉的奶奶:我甚至认为她是从影片中半段以后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是一个有素质、善良而有胸怀的人,她对待海蒂不想上学时的循序引导,在海蒂的床上给海蒂讲故事,这并不是单纯的是讲故事,而是告诉海蒂,让她自己学会认字,自己阅读,她应该是影响海蒂一生的人,要不是她,海蒂会一直认为她不需要认字。 她不偏信偏听仆人的话,用自己的见识去分析海蒂,让她爱上学习知识,从她身上你能看到长者的善良、温暖有知识有见地的高尚品质。在对待自己孙女在海蒂离开以后郁郁寡欢,身体越来越差的前提下果断的将克拉拉送到偏远的山上与海蒂一块成长。在海蒂爷爷拿出酒的那一刻,她没有觉得自己是贵族,而是就是一个奶奶,为了孩子的奶奶,端起了她应该并不喜欢的酒,一饮而尽。她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的人。
 海蒂的爷爷:在其他人的眼里,他是个奇怪的人,他是一个从不与外人道的人。对待自己的孙女的一开始冷漠,让自己的孙女住羊圈,及时大冬天也不会下山居住,甚至要把自己的孙女送到牧师那里,一开始他是一个冷漠的人,冷到可以冻僵周围的一切。即使皮特也会说:他是个倔老头。但是他在看到自己孙女睡羊圈的情景后,还是允许了让海蒂睡到阁楼上,当海蒂说只有一把椅子的时候,他悄悄地又做了一把,并循序了海蒂和自己的一块生活,他的改变我认为是环境变了,因为多了一个海蒂,他自己的孙女,他从此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以为真正的长者了。为了能让海蒂下山,亲手做雪橇,将孩子送到山下。在自己孙女被带走的时候的那种惊慌和追逐,足以表明这个爷爷对海蒂的喜爱。其实我觉得在清晨她打开羊圈的门的那一刻,他的心已经化了,只不过他还想来掩盖一下,要把她送到神父那里。因为他觉得海蒂跟着别人比跟着自己好。
在克拉拉的奶奶到他家的那一刻,让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是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酒,这个场景只出现一次,拿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客人品尝,即使克拉拉的奶奶提出要将孩子放在山上,也没有过多的提出要求,贫以无求为德:贫穷的人要无所欲和无所求,做到安贫乐道。更不要怨天尤人、满世界地诉苦、到处发牢骚。改变贫穷的唯一出路,就是铺下身子、埋头苦干。这才是应有的德行。
 小镇的教师:是一个严格人,但对孩子却是包容的。这里的包容指的是,正能量的包容,从皮特和海蒂对理想的解释就不难看出,皮特说自己的理想是当牧羊人,得到了斥责;海蒂说自己的理想是当写故事的人,遭到申斥的却是那些嘲笑海蒂的孩子。每一个老师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而不是停留在无知和愚昧里面。
克拉拉家的医生:对待海蒂梦游的病情,坚持了自己的治疗主张,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对待一个伴读,医生依然认真对待病情,就这份品质也是高尚和纯粹的。
 克拉拉的爸爸:失职的父亲
父亲与祖母回家了。克拉拉很开心能见到父亲,但这位父亲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家庭教师跟父亲说,小海蒂不会阅读,这将影响克拉拉的学习,不能留下来。祖母经过考察后认为,小海蒂足够聪明可以学习阅读,但她的内心深处十分思念家乡,不适合继续留在这里。父亲没有将祖母的话放在心上,他觉得小海蒂在这里应有尽有,只要能让女儿开心就好。
祖母一语道破父亲的内心:“这让你对独自留下克拉拉不再感到愧疚。”
谁知家里突然“闹鬼”了,总发出奇怪的声音。经过查探发现,原来是小海蒂因为过于想家,患上梦游症,睡着后跑到外面吹冷风。尽管医生提出小海蒂生病了,要将她送回家。
父亲却拒绝了——“我不能这样对克拉拉。”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他沉迷工作,将家庭摆在工作的后面;他明知母亲的去世让女儿十分难过,却不陪伴;他将自己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加诸在小海蒂身上。这个父亲根本不敢承认自己失职。工作和家庭真的就像“鱼与熊掌”一般,不能兼得吗?即使是有钱人家,也无法避免这个情况吗?为什么“父母缺位”的情况总是层出不穷呢?从电影交代中看,他应该是一个有爵位的企业家的角色,整部影片的着色不多,但是却让人无法回避他的存在。 他对待海蒂没有因为她连字母都不认识而马上采取措施,比如让她马上离开,甚至都不用管是否要送到她的家人身边,只要是简单粗暴的离开就行了。家里闹鬼发生以后他亲自带着手枪值夜,发现了海蒂的梦游的病理以后,还是让医生为她诊治,没有因为海蒂的地位只是个伴读的下人而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他对待下人的包容真的值得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家的学习。富以能施为德:人过富裕了,不能为富不仁。要回馈社会,乐善好施,接济和帮助周围的穷人。德厚之人,反而会越来越富。胡润财富排行榜上的慈善家,多是这样的人。
我们还是先来评论影片的主要人物吧,他们分别是:克拉拉、皮特、海蒂。   
克拉拉: 每一个看完《海蒂和爷爷》的人,都会被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对世界充满爱的小海蒂所感染,对自私任性的克拉拉小姐却容易忽视。在我的眼里克拉拉小姐安静、美丽、优雅,自私、孤独、任性、骄纵……这是克拉拉真实而又割裂的性格。这是一个塑造得十分立体的角色。你能通过每一个镜头,看到她、看穿她,她就像一只易碎的水晶杯,我们既感叹于她的美,也感伤于她的脆弱。与小海蒂的初次见面,克拉拉好奇地看着,对海蒂露出一个友善腼腆的微笑。她主动跟小海蒂打招呼,细心教海蒂使用餐具;在海蒂推着她撞倒花瓶时,她将责任揽到身上;她尽量在小伙伴面前释放自己的善意。但她也有另一面。母亲的去世对她打击很大,她生病了,再也站不起来。而父亲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忙于工作不回家。
克拉拉一直在等待,等待着爱与陪伴。“我一直被困在这个房子里。”这是克拉拉无法摆脱的现状,也是一个女儿对自己父亲的控诉。小海蒂想去高塔,希望能在塔顶看见家乡阿尔卑斯山。克拉拉冒着被发现的危险,陪小海蒂出门。到了高塔,无法走路的克拉拉贴心地让小海蒂登塔,自己留在塔下。她是这样善良,替小海蒂着想。但当小海蒂收拾包袱想要离开时,克拉拉慌了。自从母亲去世后,克拉拉的世界一片黑暗,而小海蒂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她的生活中。她不希望自己的阳光离开,她阻止了小海蒂。“我只有你了,海蒂。”长期缺失父母的爱与陪伴,使得她对小海蒂产生了依赖心理,根本无法接受小海蒂的离开。即使父亲一再强调小海蒂生病了需要回家,她依旧不能接受。
克拉拉:“没有海蒂我该怎么办?”
父亲:“海蒂生病了,想治愈只能回家。”
克拉拉:“我也生病了,而且一直独自一人。”
所有人都想让小海蒂回家,没有人尝试去陪伴克拉拉。
家庭教师管教她,女仆管家疏远她,就连最亲近的父亲也因为工作远离她。她的世界是那样的安静,“独孤”、“痛苦”、“压抑”是她的底色。父亲以为克拉拉在任性,却听不出克拉拉对他的埋怨。
我生病了,你怎么不陪我?
    这可以让我们引申出来一个很大的命题:父母缺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和家庭彻底站在了对立面上。
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工作和家庭仿佛是水火难容的一对儿,根本没法相互包容。
“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这句略带辛酸的话,成为了无数人逃避现实的金钥匙。难道真的如此吗?一般情况下,父母会因为什么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呢?
生活压力忙于工作赚钱、留守儿童的家长等;
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父母们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去工作,而这必然会导致没时间陪伴孩子,出现工作和家庭二选一的现象。
主动逃避不承担责任,不愿意深入教育孩子,害怕麻烦等;现在很多父母其实自己都还没准备好迎接新生命,没有成熟的育儿观念,只顾着自己,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甚至是相互推卸责任、将孩子丢给老人照顾。
传统观念父亲缺位,即“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教育思想;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了大部分家庭教育责任,有些父亲甚至认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男人赚钱就行,这直接导致父亲缺位现象的出现。父母的教育缺位,让孩子在童年失去了爱和陪伴。
相比之下,小海蒂的童年比克拉拉更加不幸。但小海蒂拥有一颗强大的、率真热情的心,能够感染到身边的人。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海蒂一样,更多的是像克拉拉这样的孩子。她们敏感、多疑、忧郁,她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学会正确的陪伴,教会孩子用心和真诚去面对生活,保留内心中的善良和热爱。
皮特:他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但我还是把他放在主要人物的范畴里,因为他是海蒂在影片接触的的第一个玩伴,很多纯真的性格都是皮特对他的影响。他是个牧童,是个理想是当牧羊人的单纯的男孩。单纯到认为不用上学,也不用认字,我尤其喜欢他在事物面前的渴望的眼神,那样的真诚。在克拉拉来到海蒂家以后,皮特单纯地认为是克拉拉抢了自己的玩伴,就讲克拉拉的轮椅推到了山崖下,这种简单粗暴地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与其不识字成正比的。因为不爱学习,考虑问题就会简单,不会计较后果。
   海蒂:她被自己的姨妈带到爷爷身边,在往山上走的时候,她脱掉了外衣,从克拉拉家回来的时候,在往山上走,她重复了以前的动作,就像脱掉繁重的枷锁和束缚一样。走在优美的山道上,无拘无束的放飞着自我。在爷爷家里的第一个夜晚没有恐惧而是随遇而安式的度过了。在这一刻她保持着孩子应该善良和真诚。因为父母去世,自己跟着姨妈生活,因为姨妈的工作变动而不得不跟着爷爷生活,即使在姨妈身边他也不可能得到过多的爱,或者说再来山上以前,大人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他还是保持了孩子的那种天真与真诚。因为冬天接触不到外人,爷爷用雪橇拉着她下山,看到皮特奶奶的窘况,在心里已经埋下要帮助她种子,去做了伴读,悄悄的收集了味道很好的白面包。受到克拉拉奶奶的感化,逐渐喜欢上了学习和读书,并在心里有了以后要写故事的理想。一道线划开了他的人生不一样的轨迹,这道线就是学习。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在他认字以前她是一个不能自己为自己做主的人。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被别人裹挟着前进,因为学习,使得他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思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得不到,但是心里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得自己的本身带着这那种善良和真诚得到了具象的体现。他的真诚与善良面对着人生的每一个精神环境。
海蒂是个幸运的孩子,他遇到了一群善良的人们,唠唠叨叨的农妇、爷爷、皮特、克拉拉的奶奶、克拉拉。
海蒂更像是人们的理想,人之初性本善的版的理想。
环境对比:影片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干净而纯粹的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里面呈现的是唯美。这就好比无人的理想环境是优美的,有人的山下却是脏乱的。是影片中呈现的道路对比,尤其是山上和山下的对比。山下有人,道路确是泥泞不堪,山上只有海蒂一家,在房前却显得规整。因为居住的人多了,自己内心的私欲得到释放,最后积累的多了就成了不堪。正如是:世上本无物何处惹尘。
真是的环境真的就是完美无瑕了吗?去过天山的朋友回来说,因为牧羊牧牛,草地和鲜花一下粪便却藏了不少,并不像影片那样,可以随便的躺下。
 在克拉拉也来到山上以后,自己也慢慢的学会走路了。这正对应了影片的高度:爱和自由能产生奇迹。
再说一下孩子的观影表现吧:我们看的是英文版,奇怪的是孩子们能看懂,被画面一次次的吸引。老二实在下边的字幕上寻找自己的认识的字然后串起来一句话,奇怪的是,她基本上都能串对。看完以后画了一幅铅笔画然后告诉我这是素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邓持衡毕业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