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回忆】之七十六:“爬格子”的日子

(2025-05-27 09:22:20)

【往事回忆】之七十六:

“爬格子”的日子

 

1974年开始在政工部门宣传工作当时社会上宣传的主要载体是广播和报纸,企业里主要就是板报和厂报。那时出黑板报、刻钢板、滚油墨小报的活没少干
  

记得当时厂里的黑板报栏很长一大趟,由六块黑板组成,四周是由钢管和角钢焊成的框架顶端有漫圆形雨。每块黑板均可拆卸,室内写好后再安上去报栏虽然有雨搭,但遇到下雨,上的粉笔字会被冲刷掉。后来,我就改用毛笔蘸广告写,这样坚持的时间会长一些。
  

那种油印的报,8开纸那么大,每月出一在钢板上铺蜡纸,用铁笔一字一字刻写,空刻上版花点缀。报头需套红印比较费。油印时用两只辊子、两种颜色的油墨交替印刷,印红色报头时,将下面内容遮住。同样,印下面文章时,再将上面遮住。稍不注意就容易混色。那时,单位购买办公用品,受社会集团购买力指标控制直到过了很久厂里才被批准购置了一台打字机,告别了刻钢板的日子。
     

当年点灯熬油“爬格子”的日子,真的很辛苦。那时没有电脑,为了组织和润色一篇稿件,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虽然辛苦一点,但苦中有乐。有时能见报一篇像“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得上几元钱稿费,就像中了大奖似的。记得当时一篇“豆腐块”文章,刊登在《沈阳日报》“班组生活”版块上,题目《散漫的徒弟立了功》。是赞扬我单位一对师徒双双立功的事迹。文章见报后,领导和工人们都为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能报纸而备受鼓舞。记得那天,领导还专门派人到报摊上买回了好几十份报纸,分发到每个车间班组,在这篇文章的宣传鼓动下,厂内劳动竞赛开展的有声有色,涌现出好几位“新长征青年突击手”和“质量标兵”。
  
  1975年,我被单位选派到公司参加了“报道员培训”。通过三个月的培训,学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通过接触报社和电台的记者及采编人员,开阔了视野,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
  

1994年,市轻工业管理局开办了《沈阳轻工报》,我成了一名企业通讯员,继续着“爬格子”的生活。多年来,我用一支笔一本稿纸,采写并发表了上百篇稿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企业的产品,颂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并获得轻工局“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

 

如今,我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喜欢“爬格子”。在《聆韵传媒》《诗韵传播正能量》 《盛京视野》 《盛京文摘》等自媒体平台上,留有浅浅的墨痕。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将继续“爬格子”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作者:青锋 

【往事回忆】之七十六:“爬格子”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