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回忆】之四十三:回忆盘锦学农劳动的日子

(2025-03-23 20:22:27)

【往事回忆】之四十三:

回忆盘锦学农劳动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在读中学的我,随着全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着背包,从沈阳站乘坐绿皮火车到营口,轮渡过辽河,再从辽河北岸转乘敞篷汽车,来到辽宁盘锦垦区东风农场付家村参加学农劳动。

 

此次去参加学农劳动,主要农活就是插水稻秧苗。当时农民提出了“大干红五月,不插六月秧”的口号,争取五月之前将秧苗栽种完毕。

 

在水田里弯腰插秧是个累活。当时我们插的是“堆秧”,就是秧苗根部带着泥土。这种秧苗缓苗快。插时要将带土的秧苗整片托在手上,揪下一小撮摘到水田地里。

 

那时,正值辽河油田建设最火热年代。兴隆台、黄金带、欢喜岭相继发现油气田。地处黄金带采油区的“黄5井”,在试油过程中发生井喷,喷出来的气柱高达五十多米,天然气随风流动形成一条好几公里长的气带四处扩散。火源会引起爆炸,形势危急。险情发生后,油田临时抢险指挥部封锁现场,不漏一户地通知方圆十公里内的百姓严禁用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制服了井喷,保住了国家财产和油气资源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5井”抢险事迹,上报到党中央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称赞是“七十年代的第一声春雷”。并做出批示要大力宣传英雄们战胜井喷的动人事迹。

 

当时,我们集体参观了英雄的“黄五井”,并聆听了七英雄战胜井喷的动

人故事,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同时,还参观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拦河闸——盘锦双台子(辽河)河闸。那一天,我们一路上排着整齐的队伍,步行了好几十公里,回到驻地已是傍晚时分,虽然累,但开了眼界,收获颇丰。

 

一个月的学农劳动结束了。通过劳动,不仅使我们从中受到了锻炼和考验,也体味到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人生路上,给我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作者:青锋)

【往事回忆】之四十三:回忆盘锦学农劳动的日子

【往事回忆】之四十三:回忆盘锦学农劳动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