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难忘的野营拉练学农劳动

(2023-08-03 09:08:20)

一次难忘的野营拉练学农劳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正在市第五十中学读初中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打着背包,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校园出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野营拉练式学农劳动。我们先后到过三个不同的地方去参加劳动,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出发那天,各连排的同学们,一大早就背着行李,集合在学校的操场上整装待发。只听得校领导一声令下,我们唱着《野营拉练好》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了。

 

我们拉着长长的队伍,大步走过市政府广场,穿过太原街闹市区,经过市文化宫,跨过位于砂山附近的浑河工农大桥第一站便来到了位于沈大铁路和沈抚南线东南方向的一个叫上河湾的小
    

进村后,同学们便你家三个、他家两个的分配到村里的每去住。我当时被分配到一户老两口带着一个还没结婚的儿子家中父亲和儿子都是近视,戴着高度的近视眼镜,那镜片很厚很厚,看上去一圈一圈的。
  

那时,生产队每天派人带领我们到水田里去参加插秧劳动。插秧的活很累,那些日子,大家每次收工回来感觉累得够呛。由于当时我还兼任连通信员一职,在上河湾村时,还曾一个人徒步到白塔堡(当时的连部所在地),去取学校专门油印出版的宣传小报。

    在上河湾村大约劳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大家再一次打起背包,开始向着第二个目标点进发。
    

我们一路向东,走过白塔堡,来到一个叫施家寨的小村庄。这就是我们学农劳动的第二站。当时,这个村子隶属于东陵区管辖。
    

施家寨村外有座山叫莫子山,在山的附近有一片坟茔地,那里埋葬着几位当年为解放沈阳而牺牲的战士。进村那天,我们排着队,有组织地来到烈士坟前,静静地听当地人讲述英雄的事迹,从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同时,为烈士扫墓,大家把从路边采撷的马兰花等野花野草插在了烈士的坟头,以此来寄托对英雄们的一片哀思。
    

在施家寨村,我当时被分配住的那户人家房子挺大、院子也很宽敞,屋内是南北的炕,我们好几个同学被安排在他家的北炕上住。在施家寨村,我们依然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到田里继续着学农劳动。

  第三站,从施家寨出发,我们沿着公路向东北方向行进。中途过了一个村庄,村边路旁立着一块汽车站牌,上面写着“班家寨”字样。我们沿着公路继续走了一段时间后,跨过毛望公路(毛君屯~望宾),来到了公路北一个叫上二洼的小村子。

 

这个村子位于沈城的东部,同属于东陵区管辖。当时,我和几个同学被分配到一户刚结婚不久的年轻人家中,他家一共有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式的结构,我们几位同学就住在了他家的东屋。那位新婚不久的年轻人会吹口琴,经常能听到从对面屋里传出来的悦耳琴声。
    

当时,村里专门安排了两位大妈,每天我们三顿伙食饭,其中一位大妈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班里有位同学给起了个外号,背地里“大笸箩”。记得有一次,我这个兼职通讯员,还被安排坐着村里的马车,沿着毛望公路,跟着赶车老板进城里去买过一菜。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上二洼劳动期间,班里的一名同学被另一名同学用土坷垃眼睛打伤,不得不中途终止劳动,市里进行治疗。
    
  那个年代,学工、学农、学军,与工农兵相结合,是每一名学生的必修课。我们从位于大东区的学校出发,走到沈城的西南郊,然后,又从西南徒步走到沈城的东北郊,围着沈城走了将近大半圈,先后换了三个地方,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次野营拉练的学农劳动。
    
  劳动结束的那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沈阳城东的陶瓷厂方向,沿着东北大马路,一路高歌地回到了家中。

(青锋 2023.8.2)                                 一次难忘的野营拉练学农劳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