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516.隐士不求虚名

标签:
教育图片文化育儿 |
分类: 05、读书笔记C |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尧、舜、禹,这几位都让过天下,所以那个时候中华民族是公天下,天下不是属于哪一家的。夏朝以后,三代以下,变成了家天下。当尧年纪大了,差不多一百多岁时,他觉得应该让位了,想找一个继承人。他听到有两个人了不起;实际上了不起的,当时不止两个人。最有名的一个叫许由,还有一位许由的好朋友,叫巢父;另外还有几位,都是隐士。
尧听说了许由,就要请他出来当皇帝,在山里找到了他,结果许由就说:“你来找我干什么呢?”尧说:“我年纪大了,你是圣人,这个天下国家要请你出来,接位当皇帝。”许由一听当然推辞了,推辞的话各个书上记载不同,反正推辞了。许由把尧送下山后,心中很烦,觉得耳朵听了这个话,很脏,请我当皇帝多脏啊!他就跑去溪水中洗耳朵。刚好他的朋友巢父,牵了一条牛过来看他:“你老兄发神经啊!今天怎么在这里洗耳朵?”许由说:“唉!你不知道,刚才我听了一个脏话,所以把耳朵洗干净。”巢父问是什么话?许由说:“那个尧啊!年纪大了,他要请我来接位当皇帝,你说这个脏不脏啊?”巢父说:“你老兄真讨厌,真够自私的,你在水里洗耳朵,水被你洗脏了,我那个牛要喝什么呢?算了,我这个牛不在这里喝了。”一面说着,就把牛拉走了。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但是我们要晓得,我们的民族国家,为什么这样推崇古代的隐士?这在文化上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一类的人,所谓隐士、高士之流,到了清朝,也称为处士,他们在民族国家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是属于无所不包的道家。在我们历史上,每碰到变乱的时候,都是这一类人出来拨乱反正;也就是说在历史上,从幕后出来拨乱反正的,都是这一类的隐士。等到天下安定了,就找不到他们,都溜掉了,所以称为高士隐士。这也就是庄子所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类人都是这种作风。
尧作了这两个比喻后,他讲自己“夫子立而天下治”,古代尊称别人夫子,就是今世所称的先生。他说你先生在这个世界,只要在那里一坐、一站,不必讲话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天下太平了。我反省自己,“吾自视缺然”,缺点太多,“请致天下”,所以想把天下让给你,请你出来当皇帝。
这一番话尧说得很客气,这个许由,还没有去洗耳朵的时候,就答复他说: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你治天下国家,治得很好嘛!这个国家治得很太平。“而我犹代子”,你现在叫我来接班,来代理你,请问你,“吾将为名乎?”我为了出名吗?“名者,实之宾也”,他说一个人的名,是实际行为成果的一个附属品,实际的功劳才是主体,有功劳才有大名。譬如一个人,他真有道德,因而有名受赞赏,那个名跟实是一样的,是相同的。如果没有这个事实,只有这个名,这一种名,我们文学上称它为虚名,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说你把天下治得很好,叫我来治,我不必嘛!我为什么?为名吗?“名者,实之宾也”,真正的名,要有事实,要有功劳,那样名满天下才是对的。假定我出来,天下你已经治好,我出来当皇帝,只担一个虚名,“吾将为宾乎?”我岂不只是为一个虚名吗!
这个理由是许由的理论,是一个逻辑的道理,也就是哲学的道理,认为自己不应该出来。天下你治好,叫我出来干什么呢?你没有治好,我出来给你抬轿子,我还有一点功劳,还应该出来,现在你已经治好天下了,轿子也不需要人抬,我出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理论,哲学的原则。我们要注意的是,“名者,实之宾也”。人不要求虚名,要求实际,要事实做到才行。真正天下的大名,要真正有道德的事实,才是真的,这是告诉我们原则。
活着、爱着、梦想着!更多博文,搜索: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编制)
海口市区气温27
空气质量指数17
黄帝纪元4721年
西元2024年07250日
.
.
.
前一篇:读书随笔515.大风高飞
后一篇:读书随笔517.郭子仪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