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082.南师.谈教育

标签:
教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03、读书随笔A- |
01、教育的目标:
以我们中国文化而言,知识分子、读书人应该有个什么目标呢?我们现在读书时为了什么?譬如一个乡村的孩子,父母很辛苦培养他读了书,读到中学糟蹋了一半,读到大学,完了!这个孩子永远不回来了,到上海、北京各个闹市居住,要发财,要爬金字塔的那个塔尖上去。农村那么辛苦,培养一个孩子出来,农村丧失了一个人才,没有人了!
今天这个教育是在树这个金字塔,都向上面爬。而教的是知识,不是学问啊!人格没有养成,做人做事都不对,对社会国家有什么真正益处呢?
中国文化讲教师是两个要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什么是经师呢?教知识,四书五经、数理化、国文,教这个知识容易。人师呢,他的人格,他的一切,在导师制的书院可以做一位人师,人格的表率,像孔子、孟子一样,不容易!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那么,中国原来的知识分子读书的目标呢,是求学问,包括做人做事、身心修养等等一切的学问,凭兴趣来的,玩味一辈子,人格平等独立的,同谋生是两件事。不像现在人读书,都是为了谋生。所以,我提起你们诸位年轻同学们注意,我不敢说你们的目标是什么,现在反正社会的教育出问题,所以教育无用。
第一个,父母出问题,所有的父母培养子女,是把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发财,希望自己儿女出来发财;自己没有做官的,希望儿女出来做官;自己理想不到的,希望儿女将来给我做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严重的错误!
第二个呢,升学主义,不是求学问。
第三个呢,读书的目标是升官发财,至少是赚大钱。
这是个什么教育?我搞不清楚。自己的社会、家庭、国家,教育没有个方向,没有个目标。
再譬如说,现在把中国隋唐开始的很好的考试制度,用到坏的方面去了。现在考试起来,连幼儿园、小学还要考试,好的成绩考取了进名校,考不取了进差等的学校,这是什么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讲这个孩子不成器,你把他教成好的成器的人。读书是凭兴趣,靠启发的,那才有动力、有创造力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变成了全力应付考试,有兴趣也给你搞没了。所以我现在讲教育无用论,不晓得搞些什么!自己教育的方向目标,什么都没有研究清楚。
02、古今教育的异同:
我们想一想,中国三千年教育,由周朝到秦始皇,汉唐宋元明清,政府没有出几个钱办教育。那中国文化过去有没有学校?有啊,“学校”两个字夏朝开始的,唐朝有国子监,现在我们北京还有国子监古迹,汉朝叫太学。政府有学校啊,政府的学校是给高干子弟读的,不是给老百姓读的。老百姓是自己读书的,中国历史上这些名人、才子、忠臣、孝子乃至于最好的宰相,最好的文人、武将,都是民间自己培养出来的,培养一个货品给你朝廷、给你政府来买嘛,人才是个货品,中国老百姓自己培养的,都是私塾出来的。
所以古人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三年一考,五年一考,考取了做官或者备用。
历代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花了多少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多少人才,然后出来了还要负责给大家找职业!哎呦,大学生失业的太多……这个我们要反省了。(以上内容,由南怀瑾老师讲述。)
活着、爱着、梦想着!更多博文,搜索: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编制)
海口市区气温19
空气质量指数50
2023年01月05日
.
.
.
后一篇:读书随笔083.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