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063.精神快乐

标签:
教育情感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03、读书随笔A |
叔本华说: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如果只在欲望层面上找幸福,叔本华的话是对的。欲望意味着匮乏,而匮乏就是痛苦,欲望的满足则意味着欲望的空白,而这就是无聊。比如肉体的欲望,食欲、性欲,不满足是痛苦,满足时顶多有短暂的快乐,然后便是无聊。又比如对金钱的欲望,钱少了是痛苦,钱多了,如果没有更高的目标,就会无聊,然后要去赚更多的钱,但钱再多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即使你富裕得成了一个金钟摆,仍逃脱不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的命运。
然而,超越欲望的层面,叔本华的说法就不成立了。精神性质的愿望,其产生不是基于匮乏,而是基于内在的丰富,其满足又会激起更强烈的愿望,因此绝不存在痛苦和无聊的悖论,相反是快乐递进的良性过程。比如说,你渴望知识,喜欢读书,你会因此痛苦吗?当然不会,这类愿望本身就是令人快乐的。然后,你去满足你的愿望,你读了一本好书,读了许多好书,你会因此无聊吗?当然也不会,你只会感到充实。
只把物质的快乐视为幸福,只在物质的层面上和人比快乐,这样的人必定永远劳心劳力,无幸福可言。
为什么不做另一种比较呢?凡是真正品尝过精神的快乐的人,把它和物质的快乐做比较,一定都知道,它带来的幸福感远非后者可比。这样的人是不屑于和人比物质的快乐的。
.
.
前一篇:读书随笔062.南师.诫子书
后一篇:读书随笔064.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