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随笔046.敬仰的人.墨子

(2022-12-17 15:10:04)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杂谈

图片

分类: 03、读书随笔A
读书随笔046.敬仰的人.墨子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经》分作四篇,后人看到的已经是残片断章,但从仅存的记载中,也可见墨子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光学、声学等众多领域都有郁郁煌煌的成就。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的多。墨子在两千多年前所达到的科技水平和获得的科技成就,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还令人不可思议。墨子的科技成果对中国后世的科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墨子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滕州市荆水河滨、龙泉塔畔下的龙泉广场,是集学术研讨、图书资料收藏、科技教育、参观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体。
  墨子纪念馆始建于1993年,2007年进行升级改造,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
  墨子纪念馆由东、西、北三部分组成,东院为展厅,主要有序厅、综合厅、科技厅、圣迹堂、军事厅等。西院建有目夷亭和名人题词碑廊。北部为图书资料楼,收藏国内外墨学研究图书资料。
办公电话:0632-5266712
  中国墨子学会:由著名墨学研究家张知寒等发起,于1992年10月6日在首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山东省滕州市。学会由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会长,先后聘请了吴官正、费孝通、姜春云、宋健、马万祺、杨斯德、张高丽和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蔡尚思等领导与专家担任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兴建了墨子国际研究中心和墨子纪念馆,举办了一届国内、六届国际墨学研讨会、编辑出版了5000多万字的墨学研究论著,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墨学专家建立了联系,初步形成了以墨子故里山东省为研究中心,连接四大洲的学术研究网络。
  墨子量子奖:2018年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共同捐资成立了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设立“墨子量子奖”,在国际范围内奖励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墨子量子奖”为量子信息领域的最高奖项。
读书随笔046.敬仰的人.墨子

  撰写《墨子》很有难度。
  大秦帝国一头一尾的两把大火,几乎烧毁了秦之前的华夏炎黄文化。秦初,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巩固专制统治,烧起了那把震撼后世的“焚书坑儒”之火,春秋战国时期曾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付之一炬;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火烧阿房宫”烧毁了却后余生的宫廷“洁本”。“城头变幻大王旗”却是殊途同归,两把火直烧的百花凋零,“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01、墨学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先秦时代,墨子与孔子齐名,墨学与儒学并称,其影响力远在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之上。
  自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寻找到了一条鱼统治者契合的轨道。
  曾经名赫一时的墨学,无可奈何花落去,墨子的许多历史记载刻意遮蔽和无情毁灭,墨子的生平和学说留下来许多空白和谜团,甚至连墨子姓甚名谁,生卒年月、籍贯、可配妻室、有无子女,也成为了一桩历史谜案。
  02、墨子所创的墨辩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古印度的因明论,为世界三大逻辑流派,可称得上为人类逻辑学发展史上鼎立的三座高峰。墨子的逻辑学注重概念,亚里士多德侧重于命题,古印度的因明学强调推理;另外,墨子在科技史、军事史等领域,也有突出贡献。
  胡适曾这样评价墨子:“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和哲学家。”
  03、与孔孟儒学、老庄哲学、法家学说相比,代表着民间立场、草根立场的墨家学说,能够打动除了权贵之外几乎所有中国底层民众的心。在墨子身上,强烈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情怀;“勤生薄死以苦为乐的理想主义胸襟,“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赶火蹈刃,死不旋踵”的自我牺牲精神,感染着一代代追求精神人格的后人。以至一向追求出世超脱的庄子,也对墨子发出由衷的感叹:“一代才士啊!”
  墨子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而且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侠俊杰,被皇权专制主义封杀的墨子思想,到了现代才能真正地位人们自由地解读。
  04、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灾难的时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道德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主张重建西周的人文传统秩序,以返回到尧舜禹之大同社会为最高理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他认为社会之所以产生混乱,是由于人们丧失了纯真的自然天性,只有返璞归真,无知无欲,超然于物,重新回到那种“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时代,才能克服当前的社会危机。法家则强调通过“法、势、术”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只要理想崇高,手段就可无所不用其极……儒道法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形形色色学说,都为春秋战国满目疮痍的乱世开出了悬壶济世的药方。
  墨子开出拯救药方就是“兼爱”理论。墨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致力于实现他的“兼爱”这以核心学说。他所主张的“兼爱”,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能不分你我、不分贵贱、不论贫富、不论种族、不管血缘、不论国度地爱一切人,即是“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朱传棨指出了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的分野。儒家的仁爱是一种由差别的爱,因此人们称之为“别爱”;而墨家的兼爱不承认爱应该有差别,被称之为“周爱”。
  孙中山言:“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认为兼爱代表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无私的精神。
  墨子以兼爱思想向主流社会的等级制度发出了挑战,这是墨子学说难以推行的根本原因。墨子的兼爱思想又为广大底层民众所渴望,因而也“横空出世”成为与儒学并峙的显学双峰。
  05、在儒家看来,以利害义、见利忘义,利与义对立矛盾的;在法家看来,不重“义”而重“利”,“义”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利”才能富国强兵。
  墨子强调:如果光说“交相利”,有人会钻空子,把“私利”掺杂其中。所以要用“义”来限制和匡正。墨子总是把“利”与“义”相提并论。墨子把“义”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义”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义”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治乱安危与生死存亡的大事,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决定人民生活富裕与否的关键。
  显然,墨子强调的利是群体之利,就是个人之利服从整体之利,而自己为了整体之利“不恶危难”。在墨子心中,“义”甚至比个人生命都重要。在必要的时候,人为了“义”应当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梁启超言:墨子跨越两千多年的时代风尘,对后世依然有着绝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荀子曾批判墨子说:“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因为人的素质、人的道德水平乃至社会发展都远没有道道那样高的水平。这一切注定了墨子学说的悲剧命运——无可奈何地衰落。
  胡适对儒、墨两家,说过这样一句对比的话:“孔子乃无所为而为,墨子则有所为而为。”孔子是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墨子则是理论付诸实践的实干家。
  后世把儒学弟子成为“儒生”,而称墨学弟子为“侠士”,恐怕也是概括着两家“柔”与“强”的精神气质。
  焦国成在《救世才士墨子》一书中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提出靠劳动生产创造价值的思想家。”
  06、当春秋之时,征战的目的以取俘夺货,屈敌行成为常例;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例外。可是到了战国时代,竟然出现了“斩首十万八万,甚至二十万,甚至一坑四十万”的战争。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令号为丹水。就连“屠城”一词也出自那个时代。
  墨子痛心疾首地呼吁“非攻”,正是面对社会现状发出的啼血之唤:不要战争要和平。
  墨子指出,战争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是巨大灾害,为什么还有君王会乐此不疲呢?究其原因,无非是“贫伐胜之名及得之利”,以为通过“攻战”可以名利双收,以为宣扬胜利者的“文治武功”可以名垂青史。
  从青春年华的十五岁赴普,到耄耋之年的八十四岁高龄劝齐,墨子为了实现其“兼爱”“非攻”的主张,“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末果……”
  作为墨子人生“非攻”“止战”中最辉煌的一笔,应该说就是他的“止楚攻宋”,这一事件成为春秋战国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典故。
  墨子“止楚攻宋”时已经是六十六岁高龄,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他为了从自己的驻地赶到楚国,日夜兼程走了十天十夜。墨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和辩术,运用归谬法和类比推论法,从而说动了楚王和公输般。
  这段经典故事,在后世还形成了一个成语:同巧相胜。
  07、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很重要位置,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发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所著,在中国军事史上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墨子立足于弱小国家的积极防御,对守城战斗的军队编制、武装装备、工程构筑、防守要略进行论述,可称之为是中国古代防御战略战术的经典之作。“墨守”与“孙子兵法”一攻一守,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壁。
  08、鲁迅对墨子可说是青睐有加情有独钟。仅仅写了八篇的《故事新编》,就有三部与墨子有关。
  09、墨子晚岁囚宋返乡,潜心于反思百工之技,创造出独步天下的自然科学成就。
  10、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蔑视科学与道家“绝圣弃智”“超然物外”的弃绝科学,从两级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正常发展。而唯有墨家科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墨家对人类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在内,持一种感性经验主义的立场。
   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
  《墨经》分作四篇,后人看到的已经是残片断章,但从仅存的记载中,也可见墨子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光学、声学等众多领域都有郁郁煌煌的成就。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的多。墨子在两千多年前所达到的科技水平和获得的科技成就,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还令人不可思议。墨子的科技成果对中国后世的科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的本质和核心,是辩证法和辩证逻辑。墨迹的科学成就正是靠其领先时代的“辩证逻辑”所支持。
古文字学专家沈有鼎,先后到美、德、英诸国留学、研究多年,精通西方和现代逻辑学。沈有鼎指出,墨家逻辑“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光辉成就,《墨经》不仅在古代,就是现时,也还是逻辑学的宝库。”
  梁启超非常肯定墨家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他认为墨家逻辑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培根、穆勒和印度支那的学说相比拟。
  胡适肯定墨家逻辑的世界意义,他说:“墨家的名学在世界的名学史上,应该占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墨家逻辑的第一个优点,是“有学理的基本”,能把推论的一切根本观念,如“故”的观念,“法”的观念,“类”的观念,“辩”的方法,都说的很明白透彻;其第二个优点,是“能把归纳演绎一样看重”,“深知归纳法的用处”,“故能成为一科学的学派。”
  人类三个古老的名族(希腊、印度、中国)几乎在相同的历史阶段(约在公元前5-前3世纪)各自独立创建了自己的逻辑学说,而中国的墨子就是代表了中国的逻辑学。
  《墨辩》中逻辑学的发展个成就,正是在与春秋战国之际诸多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之士的唇枪舌剑中发展修正成熟完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与惠施的“合同异”之辩、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之辩,与庄子的“辩无胜”之辩。
  墨子晚岁囚宋返乡,根据自己人生的丰富阅历,叩问生命真谛,把以往的论辩技巧和逻辑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开启和引领战国前、中期的名辩思潮。
  11、2010年5月14日,94岁高龄的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做演讲,当时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是主持,在这次演讲中,何炳棣先生根据大量考证,揭示了墨家与秦国崛起的关系。
  两千年来,人们将秦国转弱为强都归功于商鞅变法,连荀子也持有这样的看法。事实上,秦国图强运动必须上溯到孝公之父献公。笔者通过史料解读和论证认为,从献公起秦国开始转弱为强,主要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
  墨家成为强秦崛起手中一柄剑,剑当然是双刃的,在挥向外部时能够所向披靡,也必然成为内部需要时时提防的禁忌。于是,在开拓时视之如宝,到实现一统后就变得“投鼠忌器”。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中,首当其冲击重创的必然首先是墨家。
  12、魏普道人葛洪是最早把墨子归入道家的。葛洪的《枕中书》里,列墨子为“太极仙卿”。南北朝时墨子也被道家列进仙阶,道教《真灵位业图》列墨子为玉清三元宫第四阶左五十二位神。
  陈雪良在《墨子答客问》中,认为墨子卒于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活了九十三岁的高龄。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延续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留下子孙后嗣,一是留下著述学说。史书典籍中没有关于墨子婚姻子女的记载,但一部博大精深的《墨子》,使墨子一直存活于华夏民族的记忆里。
读书随笔046.敬仰的人.墨子
  活着、爱着、梦想着!更多博文,搜索: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编制)
海口市区气温14
空气质量指数59
2022年12月17日





.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