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019.南师.思想与学问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杂谈 |
分类: 03、读书随笔A |
01、谈思想
中国文化从儒家、道家乃至诸子百家,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只要政治安定清明了,经济的问题不必考虑,经济问题是政治的一环,等于一只手的一根指头。而西方的思想刚好相反,十六世纪以后,尤其从十九世纪到现在,西方思想多半认为经济问题解决了,社会就安定了。
你们诸位也是人到中年了,去过很多国家,知识很渊博,但这些进来的知识不是学问,中国讲的学问不是指知识,这些知识是妄想,它浮在水面上,东飘西荡的,知识愈多,烦恼就愈深。所以庄子讲过一句话,“巧者劳而智者忧”,聪明人因为太能干了,所以很辛苦;而知识愈渊博的人,痛苦愈大,烦恼愈深。所以庄子又说“无能者无所求”,最好是作一个无能的笨蛋,没有知识,也无所求,人无所求就没有烦恼。人有所求,求官、求名、求利、求健康……有求就皆苦。
02、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思跟想是这么两个东西,而我们平常的思想被情绪所左右,情绪又是什么呢?什么叫情呢?中国文化里头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种叫七情,六欲是唐代以后加入的,这个是佛家的文化,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个叫六欲。那么思想呢?我们这个时代知识混乱,人的年纪愈大,思想愈乱,情绪也愈不稳定,一般讲学问啊、修养啊,就是讲怎么样解脱这些思想束缚,把捆住自己的绳子解开,脱离情绪的困扰;在佛学叫做解脱,解脱情绪思想烦恼,恢复到心性的本来的清净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修养的功夫,这就叫学问,不叫作知识了。
学问是什么?要广博多闻,孔子早就提出了几个步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内容很多,要懂得一切宗教、哲学与科学等知识,叫做穷理,穷理是知识面的,而尽性是真正内证的修养,把性情两个东西搞清楚了,自己做一点功夫,这个叫学问。穷理尽性之后“以至于命”,最后学问到家了,就晓得个人及物理世界的生命是怎么样一个道理。现在西方文化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喇嘛教、道家的影响,新兴起研究生命的学问。过去西方的宗教不碰这个,也不大讨论,现在讨论得很热烈,是受东方中国印度的影响。这个生命有没有前生?有没有来世?人死了这个生命是不是还存在?有没有灵魂?这个不是情绪问题了,那这个又是什么?中国文化在这一方面有很丰富的资料和学问,可是这一百年来,受白话教育的影响,一般人对古书古文没有下过功夫,一点都不知道了。所以今天我个人觉得最悲哀的是,所有的中国人,谈到中国文化都是一片茫然,自己仓库里头有太多宝贝,可是却把钥匙搞丢了。这是教育问题了,受白话教育启蒙的人,打不开这个仓库,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哀。(以上内容,由南怀瑾老师讲述。)
前一篇:读书随笔018.幸福与财富
后一篇:读书随笔020.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