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寫意都不能無病呻吟

标签:
图片教育文化杂谈 |
分类: 14、中外艺术 |
作者:黃胄
.
關於中國畫的發展問題,我一直是這樣想的,還是要沿著傳統的道路發展,同時吸收外來的——不管是東洋的或西洋的,凡是有成就的優秀的東西,都應吸收。但目的要清楚,吸收外來的東西是為了發展我們本民族的藝術。
藝術的發展是隨著社會的需要而發展的,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壁畫都是應時而生的作品。唐代因為佛教盛行,因而有很多不朽的宗教題材的作品。西洋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是因為社會的需要而掀起的。
作為一個中國畫家有責任為中國人民服務,有責任發展自已民族的藝術,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用自已的感悟畫出來畫來,通過詩、書、畫結合著表現出來。
古人畫畫是畫意,有“得意忘形者知之甚鮮”之說。“得意忘形”就是寫意,寫意畫大筆一揮寫出意來,工筆也可以“得意”。畫家的修養很深,達到爐火純青時,把全身心的感悟都投入他所畫的畫中;為了表達自已的感悟,就衝破造型的束縛,自已想收也收不攏了。
寫實、寫意都不能無病呻吟,技術也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藝術活動要合乎自已的國情,走自已的路,用自已的方式,繼承和發展我們自已的傳統。對於中國的傳統藝術,有些中、青年畫家,曾經表現出無知。如果真正瞭解了我們的傳統,就會沉香愈學愈不夠。我們的文學家、畫家是在我們的土地上出生成長的,幾千年來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始終貫穿著我們的一切,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傳統。一個民族的優秀的東西是消滅不了的。如果一打就倒,一沖就垮,說明不優秀了。
許多工藝品是根據當時各階層的需要而創作的,不是脫離生活、脫離需要而產生的。現在有些畫家的作品,國內的人看不懂,國外的人也看不懂,不被承認,應該說是失敗的。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必須對生活有真情和摯愛,如果單純追求形式,生活上空了,在畫面上也就空了。
明、清臨摹成風的時候,一些人鑽在故紙堆裡出不來,談不到創新。現在的年輕人有造型能力,有繪畫技法,不過也要瞭解一下故紙堆是什麼,好在哪裡,壞在哪裡,不夠在什麼地方,這是學習傳統很重要的一個過程。有的年輕人一開始就搞虛無主義,把傳統說得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覺得自已比傳統高明。如果鑽進去、就會覺得我們的傳統很深很厚,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
.
.
.
洁世界(草)
海口氣溫26
AQI 指數26
2021年10月19日
.
.
.
前一篇:所謂藝術,就是人生忘我的一刹那
后一篇:发现地球之美.风景.46-37